第(1/3)頁 第133章 兩個選擇,礦脈 林彥提議,如果現錢不夠,可以拿金礦來抵。 對于稀有金屬來說,一方頂數倍的金也很正常, 金也只是一般等價物而已。 而流動資金這種東西,說的好聽一點兒,林彥的父親手里都能拿出來個幾百萬。 那雪清河(千仞雪)和寧風致能拿出來的就更多了。 但是,就和現代的企業經營一樣,流動資金并不代表流動多少,就可以拿出來花多少。 他們身上帶的流動資金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來證明,這個“企業”或者是用來證明,他們在突發的情況下,有實力有足夠的財富來做這個交易。 流動資金是不能輕易花空的。 他們不像林彥的父親林煦一樣,逃出家族,不用為任何事情負責了。 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可以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 但是,當時的林家可是緊巴巴的多生活了一年。 林煦一下子帶走了林彥將近百分之十的流動資金和一小部分物資資產。 又有很多商業事宜,家族經營合作事宜都是林煦負責的。 所以當時林家可是苦了大半年。 畢竟,一般一個家族的流動資金的總量,也就是總資產價值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間。 低于這個數值,家族的經濟很有可能就會因為流動資金不夠,突發意外,而陷入危機。 高于這個數值,就會出現資產復投不夠,發展速度慢于平均值的情況。 而林彥就是看重了這一點,他覺得雪清河(千仞雪)和寧風致他們很有可能會同意。 果不其然,林彥話一說完,兩個人的眼睛就稍微一亮: “當真!?” 雪清河(千仞雪)當先和林彥問道。 對于雪清河(千仞雪)來說,給金礦,比直接給錢對于她來說好處要大的多,難度也比籌錢要輕松的多。 對于一個皇儲來說,手里的錢可能有限,調用大筆資金,也需要和天斗帝國皇帝事后解釋匯報。 很麻煩,而且很沒有情報的隱秘性。 但是,金礦這玩意可就容易多了。 作為一個皇子,封賞的地盤和資源是最基本的東西。 更何況雪清河(千仞雪)是天斗帝國目前最有潛力,最有可能日后登基的一位。 他手里的金礦,大大小小就有四個,再加上各種其他各類礦藏等等,大大小小,不下二十處。 這種不動產,拿出來可比直接花流動的資金靠譜多了。 就當讓自己手下的金礦快速表現了,省時又省力。 哪怕最后給林彥的礦場,預計總礦藏超過了林彥這批稀有金屬價值的五倍,雪清河(千仞雪)都有的接受。 畢竟預計礦藏不代表就有這些,或多或少。 但是最后開采出來的原礦,絕對沒有總量那么多。 因為有的部分,就是沒找到存礦的分布,有的是挖采難度太大。 還有的是金礦含量在原礦中的百分比太少,沒有開采價值。 外加上開采所需要的時間、開采的人力、物力。安防管理的人力物力,以及塌方和日后被人強奪的風險等…… 這都影響礦洞的最終價值。 不然,就像當代一些國家……乃至一些地方的礦脈,為何他們自己的國家不挖,而且出售或者外包出去,給外人挖? 除了沒有那么多精力外,不就是因為這些原因? 不然誰傻,拿著產出幾倍,甚至幾十倍于外包、外賣價的礦藏礦脈向外出售。 合則兩利,給林彥一條中型金礦礦脈,就當是回籠外部資金了。 還是直接能變成云金這種現用資源的物資,還省了出門求購的問題。 要知道,金、銀、銅這種東西,在斗羅位面這種還未點科技樹的年代,除了作為一般等價物之外,就沒有任何用處了。 金礦換稀有金屬這種有時候,想加價花錢買都買不來的東西。 并且用后天的錢,變現今天的資源和底蘊。 合理、合適。 這就是一種思維問題,有的人拒絕花后天的錢,但是有的人卻覺得花后天的錢物超所值。 這就是思維觀念上的問題了。 其實不是超前花費不好,而是有的人的提前消費是毫無意義的。 真正的超前消費,應該是花后天的錢,在今天投資,然后再提升后天的潛力,以至于后天最后的提升,比原本所花費的部分還要多。 不僅不會因為超前消費的利息而導致花的少,賠的多,不等價。 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資源財富。 就比如商業運作中的貸款,復投。 這是提前消費么?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