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英國投降-《18世紀全面戰爭》
第(3/3)頁
當停戰條約的消息傳回倫敦后,如此喪權辱國的投降條約,詭異的沒有讓英王的支持率下降多少。
無論是資本家、中產階級還是平民階層,對戰爭的停止都充滿了慶幸,除了少數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大罵英國政府是賣國賊外,沒有人抱怨這場戰爭的結束。
雖然歐羅巴聯邦帝國自始至終沒有登陸,但短短兩年多的戰爭,卻讓英倫三島餓死了超過十萬人!
愛爾蘭人民在得知解放的消息后,興高采烈的在紅衫軍撤離的背影中,樹立起李維的雕像,在愛爾蘭邦國首府都柏林的市中心廣場上!
這是第一具被李維政府的民族,主動為李維樹立起的雕像!
由此可見,愛爾蘭人對不列顛的統治有多么不滿,哪怕是名聲臭大街的暴君李維,在愛爾蘭人眼里也是解放他們的英雄!
根據停戰條約,英倫三島被肢解為5個部分,愛爾蘭邦國,蘇格蘭邦國,威爾士邦國,倫敦首都區并入歐羅巴聯邦帝國。
愛爾蘭邦國和蘇格蘭邦國都非常慶幸這一決定,唯獨威爾士邦國跟英格蘭民族一樣,沉浸在失敗的沮喪氣氛中,與隔壁仍然保留著附庸國主權的英格蘭王國民眾一樣,滿臉頹喪。
當然,沒人在乎罷了。
英格蘭地區除了倫敦首都區外,其他地區都得以保留,將倫敦首都區團團圍住。
當然,這種包圍對英格蘭人來說反倒更加危險,因為一旦出現戰事,帝國近衛軍可以以倫敦首都區為根本,四面出擊,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英格蘭地區踏平。
至于加入到泛世界聯邦,成為跟俄羅斯王國平級的英格蘭王國,在丟掉澳大利亞殖民地、印度殖民地、非洲殖民地、美洲殖民地后,保留了剩下的殖民地,并將首都遷移到加拿大地區。
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也更名為英格蘭及加拿大聯合王國……
印度次大陸迎來了解放,不過李維很顯然沒有幫助印度阿三統一印度次大陸的念頭,在解放印度次大陸的過程中,除了從英國人手里接過來的沿海貿易城市外,廣大的印度內陸仍然維持著原本的邦國模式。
也沒有要求他們成為附庸國,而是以泛世界聯邦的框架來對印度土邦進行軟約束。
這么做的原因很簡單,印度次大陸距離歐羅巴本土太遙遠了,李維鞭長莫及,強行統一印度次大陸,不是便宜波斯、安阿富汗和俄羅斯三個附庸國,就是栽培印度民族主義思想的萌芽。
李維很清楚的記得,他上輩子歷史上的印度能統一成為南亞數一數二的大國,多虧了英國人的幫忙。
固然,英國人統一印度次大陸是為了殖民地利益,但英國人的統一在他們離開后,讓印度人撿了一個現成的統一大國,即便印度是由一群貪婪的官僚所統治,光靠人口資源也能成為世界性大國之一。
所以,距離遙遠的李維暫時沒有統一印度的欲望。
在英國人投降后,局部地區的戰斗并沒有結束,北非不少國家得益于消息閉塞,和宗教傳統,對于泛世界聯邦沒有任何興趣。
所以,帝國近衛軍從北非開始,朝著非洲大陸內地穩步推進,準備建立一片非洲殖民地。
沒有了英國人的支持,非洲被歐羅巴聯邦帝國推平只是時間問題,難得不是打仗,而是如何更好的管理那些非洲黑蜀黍。
不過,因為李維大帝對非洲黑人沒有什么好感,所以帝國近衛軍在推進的時候,往往喜歡采取簡單高效的屠殺加奴役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不投降就是死。
投降了也是奴隸,只有那些主動帶著部落投降的部落酋長,能得到類似‘監工’的待遇。
很顯然,野蠻的非洲部落還沒有充分了解過歐洲殖民者的強大,真正主動投降的部落很少,帝國近衛軍的推進留下了遍地黑人的尸首。
以至于李維發現,非洲需要越來越多的軍隊來維持鎮壓強度!
于是,在李維的命令下,那些附庸國和剛加入泛世界聯邦的國家,開始平攤出兵和經費,共同用于殖民非洲大陸的戰爭。
在非洲殖民計劃開啟的是,李維已經乘坐著戰艦來到倫敦市,他只需要點亮倫敦市中的系統功能建筑,就能解鎖全面戰爭系統的下一步權限!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梨树县|
屏东市|
永新县|
襄垣县|
铜山县|
高平市|
岑巩县|
深圳市|
枝江市|
梁山县|
磐石市|
阜新|
安龙县|
顺昌县|
德昌县|
渝中区|
胶州市|
彭泽县|
肥乡县|
潼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界首市|
岫岩|
巴彦县|
织金县|
松溪县|
石门县|
庄浪县|
介休市|
中山市|
易门县|
二手房|
中江县|
安岳县|
西和县|
佛教|
平泉县|
虞城县|
象州县|
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