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法蘭西帝國首都巴黎郊外,凡爾賽宮中的皇帝辦公室。 追求享受的李維在穩(wěn)定巴黎局勢后不久,就令人對繁華的凡爾賽宮按照自己喜好的風格重新裝潢了一番,隨后就將這里作為自己的‘第二居所’。 李維在巴黎城內待膩的時候,就會來到凡爾賽居住和辦公。 內閣政府的大臣們自然也需要跟著李維過來,不過一般李維只會接見那幾個重要的內閣大臣,其他內閣大臣除非有大事件,否則只需要向李維的侍從官呈遞文案即可。 理所當然的,作為一個軍事帝國的主宰者,李維會見最多的內閣大臣就是軍情總局局長和陸軍大臣這兩位。 尤其是軍情總局局長馬尼德,已經獲準了無需通過侍從官直接覲見李維的特權,隨時隨地向李維匯報最新得到的國內外消息。 而今天,馬尼德就一路乘坐馬車來到凡爾賽宮,對李維匯報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自從第三次反法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由于李維的對手過多,兵力雄厚,南面的西班牙王國還不時分散派出部隊打襲擾戰(zhàn),讓法蘭西帝國無法將南部防線的兵力回調,導致法蘭西帝國沒有打出勢如破竹的局勢。 最重要的是,法蘭西帝國的對手們都已經被李維虐出經驗了,基本上沒有十倍及以上的兵力,堅決不跟法蘭西國防軍打野戰(zhàn),無論是叢林山地的野戰(zhàn)還是平原野戰(zhàn),都包括在內! 開戰(zhàn)以來,第三次反法聯(lián)盟始終處于防御態(tài)勢,哪怕反法聯(lián)盟軍擁有絕對的優(yōu)勢兵力和火力! 反法聯(lián)盟為了防止法蘭西國防軍的突破,在所有能供大軍行進的城鎮(zhèn)和交通要點都修建了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并且對從事土木工作十分‘著迷’。 胸壘修得更高(內低外高,這里的更高只針對外面),壕溝修得更寬(這個時代的壕溝修得深沒多大用途,搭幾塊厚木板就踏過去了),還在射擊孔擋板上下了大功夫。 反法聯(lián)盟為了盡可能在接敵之前盡可能殺傷法蘭西國防軍的有生力量,將全軍槍法好的士兵都集結起來,分發(fā)質量上乘精度更高的滑膛槍乃至前裝線膛槍,然后在防御工事的各個射擊位上面安排。 這些射擊位都是特別設置的,一塊足以防彈的包鐵厚木板中間,留一個孔洞,或者是石塊砌成,中間留下一個射擊孔,最大程度的保護著這些槍法好的‘狙擊兵’。 除此之外,這些射擊位往往安排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每一個射擊位周圍都會安排大量的普通列兵防御,即便敵軍從其他地段突破,也要讓這一個個射擊位足以堅持更久的時間。 其實,這些射擊位有點類似原始的碉堡,只不過里面安排的不是機槍,而是幾個槍法好的散兵。 在排隊槍斃時代,這種小型碉堡在防御戰(zhàn)中的性價比是很低的,畢竟以滑膛槍的射速,里面槍法好的散兵一場戰(zhàn)斗下來,單人能打出去十發(fā)子彈么? 反之,修建這種小型堡壘消耗的人力物力都遠高于普通的胸壘防線! 所以,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武器限制了碉堡工事的出現。 然而,法蘭西國防軍令反法聯(lián)盟驚懼的自爆戰(zhàn)術,讓反法同盟軍不得不用這種‘笨辦法’來盡可能加強防御工事。 對反法同盟軍來說,每一個法蘭西國防軍士兵都是潛在的炸藥桶,每打死一名法蘭西國防軍的士兵,就能挽救數名己方士兵的性命! 但槍法好的槍手在這個年代又是鳳毛麟角的存在,畢竟滑膛槍的精度擺在那里,想要把滑膛槍的槍法練好,要付出后世步槍數倍的努力乃至天賦代價! 更何況,即便滑膛槍的槍法練好了,超過一百米距離照樣得抓瞎,命中率跟一個新兵蛋子沒有任何區(qū)別…… 這還是使用高精度高質量滑膛槍的基礎上,至于前裝線膛槍,那可悲的裝填速度,注定無法成為大規(guī)模列裝的武器。 即便是法蘭西國防軍中的神槍手,都沒有把前裝線膛槍作為主武器,而是佩戴兩桿火槍,一桿滑膛槍一桿前裝線膛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