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有必要奪人所愛。 回去的路上,李囂三人還去村里的一個嬸嬸家里買了幾塊豆腐。 她家里的豆腐又滑又好吃,還是自己種的大豆、自己做的,絕對安全放心。 就這樣,李囂三人拎著雞蛋和豆腐,回到了蘑菇屋。 在蘑菇屋轉悠了一圈,三人發現除了正在廚房做飯的黃三石和打下手何日火以外,其余人不知所蹤。 “黃老師,妹妹她們幾個人呢?” 李囂將雞蛋和豆腐放好,問道。 黃三石邊切菜,道:“他們去附近采摘野菜和一些菌類了,昨天不是采摘了一些嘛,覺得挺好吃的,就準備今天再做一些。 正好昨晚還下了一陣小雨,菌類和野菜會瘋長,正好采摘來吃。” “我們也去幫忙。” 此話一出,直播間的游客們紛紛表示贊同。 除了幫忙的時候可以看到李小沁等人,還可以看到很多貼近大自然的場景,這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他們所見不到的。 “路上慢點。” 何日火叮囑道。 李囂前去幫忙,他也放心。 至少李囂可以分辨出一些菌類有沒有毒。 而后,李囂三人背上竹簍,再一次離開了蘑菇屋。 一路上,他們看到了不少村民都是同樣的打扮,同樣上山采摘。 李囂不由感慨道:“這么多人采摘,我們今天恐怕采摘不了多少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別說是雨后,就算是平時都會有不少村民上山采摘一些名貴藥材、植物,販賣以后來補貼家用,何況現在雨后菌類滋生,采摘的人自然更多。 “園長,這么多人上山采摘植物,會不會破壞山里的生態,影響環境呀?” 彭彭疑惑的問道。 李囂搖了搖頭,解釋道:“當然是不會的,村民們只是上山采摘部分值錢的植物藥材,又不是全部將其采摘掉,更不是亂砍亂伐,怎么可能破壞生態呢? 從小生活在山里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山里的一切都是財富,不管是動物,亦或是植物也罷,都不可能過渡去捕殺和采摘,不然等到山上的一切被搬空以后,倒霉的就是村民。 一場大雨就極有可能爆發泥石流,從而毀掉整個山村。 更何況現在森林法已經明確規定哪些植物不能采,樹木不準亂砍亂伐等,若是貿然去采摘,那就只能獎勵一對銀手鐲了。 只要不是森林法規定的,正常情況下都可以采摘,比如竹子、靈芝、木耳、蘑菇、野菜等等。” 李囂說的句句在理,并非胡亂捏造。 就像李囂所在的孤山,那里數百年來就有人上山采摘野菜、竹筍等等。 這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收入的來源。 而城里的孩子,從小就會被灌輸一種思想,比如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不要輕易踐踏等等,自然也就會發出這種疑問。 甚至在這幾年有一些自以為是的專家竟然將亂砍亂伐的罪名怪罪到農民身上,甚至強制規定哪怕是農民自己種的樹,都不準砍伐,一經發現,還會進行罰款。 簡直就是社會的悲哀! 隨著不斷的向著山里進發,李囂也注意到了不少已經采摘了不少的村民,更注意到了他們背簍里的東西。 “我終于知道為什么這里這么多村民要上山采摘了,比我們那里要多十倍不止,大家知道為什么嘛?” 李囂看向小綿羊興興和彭彭,最后看向直播鏡頭,神秘的笑道。 小綿羊興興和彭彭對視一眼,一臉茫然,十分不解。 直播間的游客們跟他們二人一樣的懵逼表情,按耐不住的開始扣字。 “園長別賣關子了,到底是因為神秘原因呀?” “說啦說啦,我會裝作沒有聽到的。” “難道是因為這座山里有寶貝?靈芝還是人參?” “不對呀,雨后的山里不就是蘑菇和竹筍嘛。” “沒錯,有一句話叫做雨后春筍!” “竹筍的話,沒必要這么多人上山吧。” “我懂了,一定是園長在裝腔作勢,故意吊我們的胃口!長得濃眉大眼、眉清目秀的,竟然心里壞得很,也叛變革命了。” “陳佩四老師:這是我的詞啊!” 在游客們迫不及待的扣字中,李囂輕咳一聲,開始向大家解釋道:“下雨之后,菌類、竹筍和野菜確實都會瘋長,但是這些賣不了太多的錢,大多也只是帶回家自己家人吃的。 我剛才注意到了他們這里有一種菌類,叫做黃金木耳。 不僅名貴,還美味好吃。 這可是好東西,好的野生黃金木耳可以賣到一斤上百塊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