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學政取名單的手一頓,將另一疊宣紙取來,上面是各位生員的親供。 他找出白孟的那一張,祖上三代背景清白。 “他若有案底,為何有參加院試的資格?”劉學政心中疑惑,此事若是當真,那么作保的廩生也得牽涉其中。 喬縣令嘆息道:“他毆打舉人,出入賭坊欠下一筆巨款,賭坊的人都打上門去了,性質太惡劣。您若寬限他,他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這期間,總有一環會捅出來,你也難辭其咎。” 劉學政皺緊眉心,名單出來之后,他特地看過白孟做的文章,文采斐然,引人入勝,卻又中規中矩,大雅天成。策問通常行文刻板僵化,可見白孟的功底,用詞遣句的高超。 若是因為這兩樁事情,將他從科舉除名,著實可惜。 劉學政動了私心,他想要遮掩下來。 畢竟白孟是隸屬于喬縣令管轄之地,這兩樁事情說大不大,抹去案底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如喬縣令所言,若是深究起來,說小又不小。 “證據確鑿?”劉學政不死心的問。 喬縣令心思翻轉,哪里會不清楚劉學政要保白孟? “他們石屏村鄉鄰都清楚,只要一查,便無所遁形。您……請三思。”喬縣令嘆息道:“我管轄之地每屆中舉都無緣。白孟能一舉得案首,十分有望再拿下一個解元。可這種事情,咱們若是私下活動,被捅出來,必然得丟了烏紗帽。” 劉學政盯著白孟的親供看了片刻,隨手放在桌案上,“我心中有數。” 喬縣令心中稍安,眼角余光瞟向劉學政,看著他眼中的惋惜,端著茶杯喝一口茶水,擋住上揚的嘴角。 “可惜了。”喬縣令擱下茶杯,“我到時候去信問老師,他這種情況,要如何做方能銷毀案底,再恢復科考。” 劉學政頷首,已經失去興致。 喬縣令目的達成,辭別劉學政,乘坐馬車回縣城。 劉學政站起身,看著白孟的名單,收入袖子里,去找吳知府。 —— 吳知府已經收到段羅春的信,常隨通傳,劉學政拜訪。 “快快請他進來。”吳知府將書信放入抽屜中,親自開門迎接,“大人里面請。” 劉學政入內就坐。 吳知府給他斟一杯茶,“您今日過來,是為科舉一事?” “正是。”劉學政將白孟的親供遞給吳知府,“這是本次科舉的案首,才思敏捷,文章寫得很精妙,我十分看重他。今日喬縣令上門拜訪,我與他提了一句,他說白孟有案底在縣衙,要將他除名。” 他雖然是三品官,可皇上十分重科舉,管理極為嚴格。 事情捅出來,沒法收場。 吳知府面色一肅,將段羅春的信拿出來,呈遞給他。 劉學政接過來,一目十行,臉色沉郁,“喬縣令當初與我是同窗,行事謹慎,不像能做這種事情的人。”實際上,為了省事,按照喬縣令所言,直接將白孟除名。可劉學政自己是進士出身,寒窗苦讀十年,知道其中艱辛,又因為白孟確實有真才實學,他起了惜才之心,便想徹查,“暗中派人去查,情況屬實,將他除名,名次往前移一名。” “是,我立即交代人下去辦。”吳知府與段羅春打過交代,他的品行信得過,因此并不懷疑白孟的人品,“若是誣賴,您打算將白孟留在縣學?” “府學。”劉學政已經將名單擬定。 結果鬧出這種事兒! 吳知府心中有底,當即吩咐下去,讓人暗中摸查。 劉學政道:“去石屏村走訪鄉鄰。” “是。” —— 白孟并不知他攤上事兒,乘坐馬車回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