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一切的源頭~-《守寡失敗以后》
第(2/3)頁
一聽這個,才歸隊未久的關大郎登時想起來了:“上次,二黑是不是被司州大人征進城了,他家是木匠來著!莫不是為筒車?”
龔明點頭道:“不錯,接下來,我們要往北,伐木進城,讓二黑他們打筒車、渠車,并且給裝到地里去。”
這個活計聽起來比修路可輕省,登時有人問了:“可還是一樣的米糧錢?”
郭懷軍點頭確認:“還是一樣的考核。”
壯子一聽,登時便有些猶豫,他是留下來接著給都護府干活,還是回去春耕?若是錯過春時,今歲便難有收成了。
龔明看到他們不作聲,便道:“這次的活兒不少,可不是修路這樣半月能完事的,怎么著也得三月半載了。你們算算到手的米糧,若是現在你們折回去,算算回去又哪里來的米糧,這些日子,基本的識字算術你們都學過,算清楚了還想回去的,我也不絕不攔著。”
壯子真的掰著手指頭算起來,可是任他怎么算,發現回村賃地都還是不如給都護府做工。這筆賬,關大郎更是算得清楚,他不由問道:“龔大人,俺們是人人都有活兒干嗎?”
該不會只選幾個人吧?
龔明與郭懷軍對視一眼,哈哈大笑:“活兒多得是,只要你們肯留下來!”
司州大人的話是怎么說的?勞動力是目前最寶貴的資源,給他們定下的結業大考中,最后便是看他們能留下多少人,沒有強迫,沒有威脅,只看他們這段時日的努力,能叫他們隊中多少人信任他們,愿意跟他們往北,去奔一個前程。
那個最終的計劃,還沒有完全公布,但不論是郭懷軍還是龔明,看著眼前這群猶豫之后選擇留下的漢子,心中都充滿了無比的信心,二人相信,現下,只要把那條光明的前程放在這群漢子面前,他們自然知道該怎么去選。
壯子如今勉強用上十根指頭能算個半清半楚的賬,哪怕如此,這也叫他想明白了,就算他回去,也不過一家人守在一處半饑半飽,倒不如他留在此處,一家老小都能吃個飽腹,反正他在這工地上,食宿皆由都護府包攬,還能結了糧票捎了糧回家。
既是決定留下,壯子當時便進了城,將身上所有的糧票都兌了糧托回家中。事情辦起來倒是極其順利,在郭龔二人這里做個米糧托運的登記,然后隔天大人們進城開會,會把安排好的糧隊條子帶給他們,自己拿著條子進城去交糧票,糧隊自會把米糧托回去。
隔了四天之后,壯子竟第一次收到了家中的口信,最小的閨女餓得病了,家中實在沒有銀錢看大夫,是歿了,她小小人兒,家中沒法歸葬祖墓,便只能葬在村外那株桃樹下,他送去的米糧很及時,兩個小些的兒子也已經餓得不行,那簡單的口信上寫著他家中情狀,老娘和媳婦托人帶了一雙匆匆織就的芒鞋,十分合他那雙大腳,直叫這人高馬大的漢子哭得泣不成聲,可終究,他咬咬牙,換了新鞋子,拭了眼淚,便加倍賣命地干活去了。家里已經沒了一個,不能再叫其他人也沒了活頭。
關大郎家中還好些,他畢竟是族人守望相居,略微能相互照看一些,這一次,他和當初一道來亭州的同鄉都托了米糧回去,帶回來的口信中,話里話外族人都是為他們高興,慶幸他們找了條活計,托來的東西也五花八門,直叫一個個傻笑得不成。
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第三次,眾人的工作內容從修路到伐木/架設筒車,漸漸習慣了新的工作內容,也慢慢習慣了生活中多出一件事,攢了糧票便去登記,把米糧托糧隊捎回家中。
而這一日,關大郎與壯子又約好了進城,除了似往常那般,除了將糧托回家中,二人還另有一事,要參加郭大人與龔大人的升官大典哩!
他們這些流民不知道什么叫結業,只是聽說,因著二位大人待他們這些人不錯,得到了司州大人的賞識,要升官。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平县|
东源县|
潜山县|
鹤庆县|
肃北|
边坝县|
云和县|
隆化县|
民勤县|
阳西县|
那曲县|
永昌县|
浦城县|
安塞县|
盱眙县|
阳信县|
石河子市|
锡林浩特市|
临邑县|
邢台县|
松阳县|
闻喜县|
淮安市|
垦利县|
驻马店市|
浦北县|
宕昌县|
平安县|
景泰县|
长武县|
曲水县|
阳信县|
杭锦旗|
连平县|
鹤峰县|
桓台县|
旌德县|
武川县|
温泉县|
宜章县|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