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顆做好拆遷的準備,一顆最好當釘子戶的準備。 拆遷他要就近要房,還得要一個門面,該給的錢也不能少。 別說什么這地段房價高,真給不了那么多套。他的房子原本就在這個地兒。原本就值高價,哪有搬到偏遠地方去的道理。 只要談判不下來,就動手加固自家。等周圍的房子建好以后,他就開始裝修,周圍將是巨大的一片建筑工地。 有工地,就有生意,他還能做生意。 等建好以后,他把一樓兩套各自改建成門面,租出去或者自家做生意,都不錯。 區(qū)政府有他的老同學,沈清和打電話上門。周一直接去到區(qū)政府,每周一早上都有例會,吳遠開完會就等著沈清和。 如約而至的沈清和,來到二樓最里間的辦公室,見到了許久不見的老同學吳遠。 “吳主任好。”沈清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大咧咧的。 “老沈你就貧吧,你什么時候當我是個主任了。”兩人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同學,還前后桌,關(guān)系很鐵。只是近些年聯(lián)系的比較少。 都各自有各自的事情忙,吳遠笑著啐口面前的老沈。 “老吳啊,這次可得幫我找個明白人問問,我得搞清楚這里面的彎彎繞繞。如果是國家開發(fā),我就是虧了,我也不說啥。 可既然是商業(yè)開發(fā),那就是一門生意,我可不想虧。 把我從黃金地段給趕到鳥不拉屎的地方,多給一些房子有個屁用。 黃金地段除了房價,還有各種隱形的資源,這花錢也不好買。我家還有兩兒子,以后得有孫子孫女,這些資源怎么能放手。” 沈清和的話讓老吳刮目相看,沒想到老沈還挺敏銳的。很多人都不會想這么多,還老覺得只要是拆遷就是好的。 多得房子還有大筆錢,其實不是所有地拆遷都劃得來。 大部分人拆遷就盯著多分幾套房還能落多少錢。很少有人更注重地段。 “老沈你是明白人,有些地段不重要。可有些地段卻是最重要的,你們永林路那段,可是黃金地段。搬走不大劃算。” 吳遠的老家離永林路不遠,但是地段比永林路差點。馬上也要拆遷,他自己也是找專業(yè)人士咨詢過。 比老沈心里清楚明白,說到拆遷,他也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就是啊,實在不行,我可不拆遷,就住在原地兒。拆遷還得耽擱我少收兩三年的房租,兩三年得多少錢,他們賠還是不賠?” “這個可以商量的,你家的房租兩三年那可不是一點點。人家地產(chǎn)商估計聽了都想哭?!? 說到地產(chǎn)商想哭,吳遠的嘴咧的大大的。想想就樂呵,他的同學中(包括大學同學),有錢的不少,但他覺得過得最安逸舒服的就是老沈。 兩人雖然不是一個大學畢業(yè)的,可住的近,也知道彼此的情況。 老沈大學一畢業(yè)就結(jié)了婚,跟著就有了孩子,那時還分配單位。 分配的單位不行,沒干幾年單位就破產(chǎn)清算。但是他還是享有一些那批國有單位職工該享有的福利。 后來老沈就撒開了歡,夫妻倆擺地攤?cè)婚_店做生意,到處賺錢。很多高中同學聚會的時候還說,老沈墮落了。好歹大學畢業(yè),雖不是什么名牌大學,可也是一本。 怎么就混到去擺地攤,怎么就混成那樣。 很多同學惋惜但也有嘲笑,不少人看老沈的笑話。可他們過著安逸優(yōu)越的生活時,老沈又買下一套房。 他們那棟樓只要誰家透露出來那么點想賣房的意思。老沈就拼命的干活,然后買下那套房。 他比那些老同學都看的遠,知道作為大都市的海市,以后必然是個人堆人的地方。 房子是國人成家結(jié)婚時的大件必須品,外地的打工者來了,也得有棲身之所。慢慢的房價會漲上來,結(jié)婚時跟著父母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