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位老人承了沈清和的這份情。初來乍到,他們什么都缺。不收就沒得用。 幾日后,老天終于放晴。 周圍的黃土山,已經隱隱見到不少綠色。只要沈清和走過的地方,都悄悄撒下不少牧草,還有灑小不少稀釋過的生命之源。 黃土依然還是黃土,卻有了很多的不同。 除了種植莊稼的山梁,包裹住白羊生產隊的所有山梁,都有成片的牧草在陽光下輕輕舞動。 每一道山梁,沈清和都只是撒下一小片牧草種子,只是現在卻發展了許多出來。 早上,沈清和牽著家里的三只羊去到窯洞后面的山洼,山洼很大,但是數十株蘋果樹輕舞搖擺,滿山洼的牧草也在威風中輕輕擺動。牧草上還能見到珍珠一般晶瑩剔透的露珠,是黃土地上難得見到的一景,不看別的地方,光看山洼,還以為這里是美麗如畫的江南。 繩子綁在樹上,每只羊都相距甚遠。周圍的牧草,能讓三只羊吃的飽飽的。 拴好羊,回家背著鋤頭,去上工。 他最近兩天的任務的是鋤完這幾畝地的草,才能有滿工分。 一鋤一鋤,洋芋(馬鈴薯)是65年新引進的品種。已經有了先一年的經驗,今年洋芋的生長不錯,大家伙歸結于是經驗和水源。有了水源澆地,長的好,似乎是應該的。等到九月收獲,估計產量很高,沈清和看著滿眼綠色的植株,有那么一點小小的滿足。 周圍的旱地,都有人在勞作。大部分都是婦女和半大的孩子,成年的男人去給要來的知青修繕窯洞。 沈清和借此機會,也找常木匠給他打一個裝糧食的四方大木柜和一個大炕柜。還得做一扇窯洞要裝的結實木門。 原本說好的收購站杜站長要來收西瓜,可是前些日子一直下雨,也就沒有來。看來最近幾天,杜站長肯定會跑一趟。 沈清和動作不停,可是他的腦子也不停,一直在想事情。 八月二十日,白羊生產隊迎來第二批知青。 到達的時候,剛好是下午收工的時間。 六位知青,四男兩女,田文悅,田文峰姐弟倆,趙夢琪,林建軍,馬百川,張昊,背著行李拎著網兜,網兜里面都是洗臉盆,熱水壺,飯盒這些東西。 他們對廣闊農村的向往,已經全部消耗殆盡。不再有多少希望,滿目都是貧瘠的黃土地還有一道道光突突的山梁,一路來到白羊生產隊,他們對建設支援廣闊農村的心愿,全部化作失望。 這樣的地方,怎么建設怎么支援,他們的心沉到谷底。 田文峰走在最前面,時不時回頭看看姐姐。沈清和背著鋤頭和這些知青們迎面而來。 孫支書見到沈清和,對著六位新來的知青說道,“大家停一停,給你們介紹介紹。這位沈清和是先你們一年來到俺白羊生產隊的知青。和娃子,勤快,老實,樂于助人,如今每天只要上工都是拿十工分,哦,就是滿工分。你們以后要與和娃子多多交流,爭取和他一樣,早日拿上滿工分。” 孫支書這是激勵也是敲打,也是給他們介紹沈清和。 “你就是沈清和啊?”來的路上,田文峰就知道,白羊生產隊還有一個先他們一年來的知青沈清和。 路上,孫支書不停的夸贊沈清和,六人都對沈清和好奇的不得了。沒想到剛進生產隊就碰到了沈清和,田文峰沒有心機,也就大聲嚷嚷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