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寒假,沈清和要去一趟南疆和田,找一些低檔的和田玉,專門做部隊要購買的玉佩。 部隊的生意如果能做還是要做的,烏市機場推著行李箱,上了事先約好的滴滴車。 開車的大叔一看就不是烏市的原住民,至少他的普通話非常好,人也很熱情,“小伙子,聽你的聲音是京城人吧?” 坐在后面的沈清和睜開眼睛,笑著問,“大叔,聽的出來啊” “當然能,我父母就是京城人,當初支援邊疆建設就在烏市扎根了下來,到現(xiàn)在他們說話還是一口京片子,我家兄弟姐妹幾個,普通話跟著也帶點京片子,不過不如我爸媽他們說的地道。“大叔說起自己這段多少有點感慨。 父母當初不是沒有機會回京城,只是他們覺悟高,確實想在邊疆扎根下來,放棄了回去的機會留了下來。聽著大叔的感慨,沈清和也覺得當初的老輩人確實比現(xiàn)在的大部分人有理想,有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勝過當代的年輕人。 坐在車上,一直靜靜的聆聽,他不是很懂大叔父母年輕時的那個年代,但是他多少聽爺爺奶奶說起過,那是一個激情燃燒有著崇高理想的年代。 抵達酒店,半好入住,沈清和放好行李箱,顧不上旅途疲憊,一個人打車去了一家租車公司,租了一輛性能很好的越野車,找租車公司的員工,給了一些好處,多弄不少汽油,空間里面還有不少,算算應該有多的,買了兩頂戶外帳篷,以及一些戶外能用的到的必備品,水,水果和零食,沈清和才回到酒店。 明天一個人要開車去的地方很遠,和田玉出產(chǎn)的地方最好的就是幾個縣,他打算去葉縣先看看。那邊的古河道據(jù)說已經(jīng)開采不出來,但是沈清和不信,他想先去看看。 天不亮就出發(fā),買了不少熱乎乎的早餐,一部分放在空間內(nèi)保鮮。 一千多公里開車也是夠嗆的,一路上只要是能求人幫忙囤油的,他就回找機會多囤點油。 開車走了一天的時間,當晚就下起瓢潑大雨,風呼呼的吹,能見度非常低。 剛變天那會兒,沈清和已經(jīng)變道去了附近的城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雨在三天后,終于雨歇風停。 抵達古河道時,周邊沒有什么人,原本就不再熱鬧的古河道,一下子變得更加的安靜。 支好帳篷,從空間內(nèi)拿出來一份打包好的飯菜,吃起來,還給自己倒了一杯白開水,望著天邊下沉的夜幕,賞著夜景。悠閑自得,頗有點隱居的味道。 抵達古河道的第一天晚上,呼呼大睡。長時間的開車,已經(jīng)是極度疲憊。他基本上是倒頭秒睡。 一覺睡到自然醒,再次醒來,已經(jīng)是上午十一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