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以臣之見,屆時,不等戰爭結束,烏桓貴族就會把其單于頭顱獻上,乞求饒恕。” 于單倒吸一口涼氣,贊嘆, “好一手消耗。中行說,此法在大漢可有出處?” “大王恕罪,臣才疏學淺,并不知,不過……” “不過什么?” “若我左賢王本部不用鮮卑,親自攻擊烏桓,很符合臣知曉一典故……” 于單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道: “請試言之。” “諾。” 中行說色恭禮至, “昔年,大漢南部吳越爭霸。” “吳曾經攻入越腹地,然因其王急著北上逐鹿,未能斬草除根,而是輕視之,以至于,在吳攻打楚國時,被越國偷襲,遭遇夾擊。” 他微微一頓,緩了一口氣, “進而,吳越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爭霸。” “若大王急著出擊烏桓而輕視大漢遼東、遼西二郡,萬一吾部被偷襲,亦可能重蹈昔年吳國之覆轍。” “呼!”于單長舒一口氣,只覺得一股涼氣從腳印鉆入身體,直涌全身。 擦了擦額頭上的汗, 他心有余悸地嘆道:“險些出了大事,幸好叔父閱歷廣,反對直接出兵烏桓。” 于單拍拍手,吸引眾人注意力,沉聲, “既然如此,吾儕便遵從中行說之建議,用周邊奴隸,對付叛亂之地!” 伊稚斜拱手,道: “大王,臣愿意攜帶萬騎西向,出兵烏孫。” 于單皺眉,“叔父為何想要西向?” “兄長軍臣單于只有大王一子,右賢王之位空缺久矣,換而言之,我匈奴右部無實際統治者久矣。長期如此,恐右部離心。” 伊稚斜臉不紅,心不跳, “且我聽聞李廣、程不識二人又至隴西、北地。二人給右左賢部的壓力不亞于雁門蘇意給單于庭帶去的壓力。” “臣不才,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為未來的單于,出一份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