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知道了!”孔安國屏住呼吸,鉚足了勁兒,沖向側殿。 在他沖刺的時候,司匡已經張開嘴,開始吟誦。 為了不落下關鍵內容,無奈,孔武與褚大對視一眼,二儒同時點點頭,目中閃過一絲決絕。 一個呼吸后,二人同時拔劍,把右手食指割開了一個小口子,頓時鮮血涌出。 顧不上感受痛苦,二人又同時用劍,把衣衫割斷,撕下一塊布帛。 “子威,汝記一句,吾記一句。” “諾!” 司匡沒有回頭,現在他的心境已經與昔日戴勝相差無幾。 洪鐘大呂一般,振聾發聵、醍醐灌頂之聲,被他用緩慢的語速,一一道來。 “吾以為,除儒服之外,儒生之行,猶如下文!” 這聲一聲大喝! 開啟了儒行的新大門。 …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后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 四句儒有,直接把在場聆聽之人的意識,拉進了一個儒道諸子構成的世界。 內、外、言、行。 句句蘊含大道,句句直擊本心。 何謂儒? 當如此。 奉祀君孔騰身軀顫抖著,眼眶紅了。 他急匆匆的轉身,拽著剛剛拿筆過來的孔安國,沖進主殿。 孔騰跪在地上,對著孔丘的神位,以及神位之后的畫像三跪九叩之后。 繞過案幾,親手取下畫像,恭恭敬敬的卷起來。 將畫像交給孔安國,自己則捧起神位,大步走了出去。 孔子神位、畫像,在司匡身后半個神位,加入了這場關于儒生之行的討論。 司匡并未察覺身后發生的事情,而是繼續神態威嚴的陳述《儒行》之文。 “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特立有如此者。” …… 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舉賢援能有如此者。” “……規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并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從內在、到外行,從做人,到交友。 此文無微不至,皆言明。 孔武抬起頭,激動的恨不得仰天長吼。 好一個交友有如此者! 雙方志同道合。 彼此皆有成就則皆大歡喜,彼此有了差距也互不嫌棄,彼此久不相見,如果聽到了有關對方的流言蜚語,也絕不相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