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血肉中的肌肉纖維疑似在雷劫中大量消失,導致整體的血肉密度降低,也就是樣本變輕了?” 實驗室內。 楊添文一手拿著報告,另一手扶了扶眼鏡,輕輕念著實驗報告上的結果: “剩余血肉樣本的密度接近3.1~3.5g/cm3,也就是水密度的三倍?” 一般來說,本土多數肉類的密度與水都很接近。 比如雞肉的密度是1g/cm3,牛肉的密度在1.2/cm3左右。 豬肉的密度最低,只有0.97/cm3上下浮動。 眼下變化后的蛇蜈樣本密度依舊很高,但至少要比原先20多噸的密度低上不少。 而這其實是一種不太正常的現象。 因為理論上來說,雷劫并不具備微觀上‘瘦身’的功能。 它的已知效果很直接: 要么是直接把所有血肉都炸毀,給你轟的渣都不剩。 要么就會發生某種化學反應,生產固態脂肪類的未知物。 這種縮減肉類密度的情況,迄今為止還是頭一次出現。 隨后楊添文將報告一翻,看到了下一頁。 結果看了沒幾眼,他便輕咦一聲: “嗯?蛇蜈的脊柱也縮小了? 但內部結構和物質比例幾乎沒有變化?” 一旁的羅峰點了點頭,臉上同樣帶著費解: “沒錯,這根脊柱就像是被縮小燈照射過了一樣,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概念上都縮小了好幾倍。” 楊添文想了想,忽然說道: “小羅,你說如果咱們繼續的話會怎么樣?” 羅峰眨了眨眼,沒跟上自己老師的思路: “楊老,您說的繼續是.......” “繼續用雷劫轟擊,看看脊柱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 羅峰聞言又是一愣,但很快眼睛便亮了起來。 是了。 蛇蜈血肉既然在雷劫的轟擊下不會徹底消散,那么完全可以增加雷劫的轟擊次數或者能量,看看極限條件下會發生什么。 反正最壞的結果就是全部化作飛灰嘛,一塊血肉樣本而已,蛇蜈能切出幾百份呢。 按照現在的某個網絡用語來說,就是...... 加大力度! 楊添文作為實驗室的最高負責人,自然也擁有著相當高的實驗自主權。 因此當他的想法被提出后,團隊眾人立刻做起了準備。 很快,新一份帶有脊柱的血肉樣本放到了試驗臺上。 隨后依舊是雷劫能源轉移、降勢。 開關按下。 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