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卡爾薩根利用這個公式重新定義了2型文明和3型文明,并且還進行了擴張。 例如4型文明的標準是總功率1e46瓦,5型文明的標準是總功率1e56瓦等等.... 不過一般正經人不會在期刊里討論4型文明,就像正經人不會寫日記一樣。 順便一提。 每秒輸出一個宇宙大爆炸功率的文明,它的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是6.35。 嗯,每秒。 一般來說。 掌控1億顆恒星的文明,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約為2.8。 掌控10億顆恒星的文明,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約2.9。 掌控100億顆恒星的文明,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才差不多能到3。 很有名的光之國的文明指數差不多是3.7,屬于一種接近多元的文明。(計算方式在作家的話) 當然了。 這里指的是貝帝國之前的情況, 貝帝國出現后,光之國已經有點像龍珠的戰斗力一樣崩壞了。 另外。 按照卡爾達肖夫的理論。 當文明指數突破1.5以后,就有較大可能利用或者生產出一些非常規的特殊能源。 這類能源的概念范圍很廣。 某種意義上來說,靈石與靈氣也算是這類能源的一種。 因此潘建偉院士判斷,大莫界先行文明的指數差不多是1.8以上。 請注意。 這里的1.8,指的是200萬年甚至更早之前的文明發展水平。 “1.8嗎.......” 林立若有所思的摸著下巴,繼續對潘院士道: “潘院士,我們做個假設啊。 假設這個文明依舊沒有滅亡,那么它們現在可能是什么級別的文明?” 潘院士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這個不好說,畢竟有個理論叫做科技奇點論。 譬如本土就有很多人相信,2045年會是技術奇點的到來時間段。 屆時只要人類不被超級人工智能滅絕,那么所有方面都將得到一個巨大的突破。 那個先行文明理論上也是可能出現技術奇點的,不過如果不考慮這種突變的話...... 兩百萬年的時間,應該足夠它們突破到2.9甚至3.0的指數了。” 林立聞言,頓時呼吸一滯。 要知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