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見到飛舟的樣貌時,幾乎所有人都呆滯住了。 空客a380的長度為72.75米、翼展 79.75米、高度 24.09米,而這已經是地球上最大的空中客機了。 但空客a380和眼前的這架飛舟比起來,那完全就是小巫見大巫。 這條飛舟的外部閃爍著七彩的光芒,使其縱使在黑夜中也能完全的顯露出它的身軀。 在眾人原本的想象中。 飛舟這詞應該只是個稱謂,實際上它的樣子應該是類似飛艇的形狀。 例如魏府中那條可以承載七人的飛舟,外表上看去就和大些的皮劃艇幾乎無二。 但是紫瓊城的這條飛舟....... 它的外形卻是真正的船! 還是帶船帆的那種。 這條飛舟的長度大約在四百米左右,寬度目測接近百米,船體高度六十米出頭,船帆的高度至少還要往上多個一百米。 這是在地球上都很難很難見到的大家伙——或者說根本見不到的大家伙。 要知道地球上十五大最豪華郵輪之一的鉆石公主號,全郵輪長也不過290.4米,寬48.2米,高達62.5米。 更別說飛舟是能在天上飛的! 看著天空中的這個龐然大物,王薔不由喃喃道: “這么大的船還能夠在天空上飛,難怪傳聞飛行一次要消耗上千靈石....” 按照魏府提供的情報。 紫瓊城的飛舟啟動一次,至少需耗費一千五百多顆靈石。 按照1:6100的匯率,折合華夏幣就是九百多萬元。 此前提到過。 紫瓊城的三條飛舟各有固定的飛行航線,大體上是個圓形,所以它們飛行距離要比城池間的直線距離多上很多。 平均來算,每條飛舟每次出行的總航程大約是2000多公里。 同樣都是以貨運為主,這里就以兔子們的綠色傳遞船遼寧號來對比一下。 遼寧號艦長304.5米,舷寬75米,體積上可能比飛舟來的小一點。 遼寧號燒燃料的是重油,一噸重油目前的價格大約是2100元華夏幣,遼寧號平均行駛777公里的耗油是380噸。 按照這個數字計算。 遼寧號持續行駛兩千多公里的耗油大概在一千一百噸左右,油價差不多是二、三百萬。 所以這樣一對比,飛舟一千五百顆靈石的成本真不算太貴——畢竟飛舟是在天上飛的,飛行器能耗一般是船舶的三到四倍。 于此同時,在見到飛行的一瞬間。 遠在山谷的指揮部內。 看著林子明身上錄像設備穿回來的畫面,曾谷成眼睛幾乎放起了光,他的嘴唇此時都在顫抖著: “這種外形能夠飛行,肯定不是使用的氣體填充方式也不是依靠和空氣的相對運動,你們看它下降的畫面,這是反重力技術啊,反重力!” 反重力技術,這是目前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一個概念。 單從表述上來看它非常簡單: 所謂反重力系統,就是給物體一個地面之外的作用力,與重力等大反向時,人即可處于懸浮態。 目前我們有很多技術看上去好像都可以實現這一點。 例如飛機、火箭、磁懸浮等等。 但這其實都和反重力不搭界——一丁點兒都不搭界,包括磁懸浮。 因為反重力需要構建反引力場,而飛機實際上只是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換句話說。 要是飛機與空氣沒有發生相對運動,飛機是不可能飛起來的,但是反重力可以。 反重力的真正核心,是讓物體自身產生抵消重力的能量。 為了讓鮮為人同學們聽得更明白一點,這句話的進一步解釋就是: 飛機在天上飛不是反重力,只有做到讓普通人能站在天空上造飛機,那才叫反重力。 反重力設備無法造出的原因很簡單: 在目前的理論體系里,人類沒有任何手段去屏蔽引力的影響、讓物體的慣性消失或是讓飛行器在引力作用下反向加速,人類也造不出負質量的奇異物質。 雖然卡西米爾效應之類可以提供等效的負質量,但是它的數額實在太小,在反重力方面不起作用。 畢竟目前的引力理論體系的核心,還是以愛因斯坦場方程為主。 眾所周知。 愛因斯坦場方程將引力描述為質量和能量造成的時空彎曲。 只要觀測得出物質與能量在時空中的分布方式,就可以計算出時空的曲率,進而計算時空彎曲的結果。 這很好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歲差偏移、引力場中的光線紅移、光線彎折問題。 一百多年來,天文觀測獲取的實驗數據與廣義相對論符合的程度,要遠好于其它試圖解釋引力現象的理論。 但恰恰就是這個幫助人類跨出很多部的模型,它是不允許所謂反重力飛行器存在的。 即使你動用大量的負質量來產生曲率變動,得到的也不是反重力,而是具有極大毀滅性力量的曲速引擎。 沒辦法,因為目前地球的科技樹攀爬的實在有限。 雖然我們已經掌握了重力的基本原理和計算公式,但是對于重力產生的原因和作用的方式了解還不夠。 倒是16年引力波的發現有可能引導科技突破這一瓶頸。 但無論這條路有多難。 對于曾谷成這類物理學家來說,反重力技術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他們畢生追求的信仰!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那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