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膽是什么? 文膽是儒家修士的膽氣。 面對世間惡行,世間一切不好的存在敢去直面,敢去改變的一種精氣神。 顏平的文膽是在大鯉魚游江過程中成就的。 他看到了大周烽煙四起,戰(zhàn)亂不休,他看到了百姓流離失所,江上無數尸骸漂浮。 他看到了守護漁村三百年的白娘娘因為救人而重傷,為小人設計陷害被迫以傷軀應劫。 他覺得世道不該如此,想要去改變。 且不管最后能不能改變世界,總之他有了這種膽氣,天地便給了他對應的反饋,這是他羊脂玉文膽的由來。 文心則是一種信念,一種堅持,是儒家修士對文膽的進一步補充與完善。 文膽相當于儒家修士立下了一個要去身體力行,去努力完成的目標。 實現目標的路上肯定有諸多誘惑與困難,能不能不受誘惑,不懼困難,克服艱難險阻,腳踏實地的走下去,這便是要儒家修士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 心之所向,披荊以往。 信念,堅持。 進入南荒妖山,直面妖魔鬼怪,力圖改變南荒人族生存現狀,這是顏平膽氣的體現。 為此他花費了足足兩年多的時間,從未動搖,身入妖魔巢穴救下了無數被當牲畜一樣圈養(yǎng)的人族。 他行事有膽氣,同時也堅持了下來,心志堅定,從未動搖。 這便是他文心雛形誕生的原因。 倘若他中途放棄,或者有哪怕一絲的猶豫與遲疑,文心雛形都與他無緣。 儒家修士首先是讀書人,自幼熟讀圣賢書,心懷天下,他們的信念通常逃不出修齊治平四項。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當然了,儒家修士的修行不一定要走修齊治平這條路。 世間萬物皆是生命,教化一方同樣是修行。教化異族,讓異族知禮向善也是修行。 身體力行,以身作則,那怕只是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它是對的好的,它也是修行。 行俠仗義,斬妖除魔,做一個行走江湖的儒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是一種修行。 四處奔波,風里來雨里去,做一個救民救國的儒商,它也是一種修行。 顏平盤膝端坐,回想這一路走來的種種遭遇。 大周失鹿,群雄逐鹿,烽煙四起。 儒家修士有的以身殉國,有的委屈求全,有的逃避,歸隱山林。 反抗者有之,助紂為虐者有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