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最開始薅的柳條都曬干了,可以拿來編筐了。 張軍波一看李老頭打算帶著他編筐,立刻就打消了上山的沖動。 上山打獵那不是長久的事,而編筐賣錢才是他的事業起飛點。 張軍波有興趣,掙錢的動力又足,跟李老頭學起編筐來上手非常快,和李明月學氣功有得一拼。 不得不說人是不一樣的,李明月跟著爺爺編筐,愣是能編得歪歪扭扭、松松散散巨丑無比;而張軍波則靜不下來,練不來氣功,讓他站一會兒感受呼吸,立馬就能腳底下著火站不住。 張軍波手長腳長,編起筐來卻心靈手巧得很,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架勢。 李老頭教他編有四個格子的匣子,他愣是能編出來有八個格子的匣子。 李老頭教他便倭瓜大小的簸籮,他能編得更小,直接編個碗口大小的簸籮出來,小巧極了,很得女生的喜歡。 麥麗麗一見他編出來的那個小簸籮,就愛不釋手地要來裝自己的小玩意。 “張軍波,我不白要你這簸籮,送你兩塊大白兔奶糖。” 張軍波正想說不用,一聽是大白兔奶糖,立刻眼睛發亮了,興奮地說:“你還要啥,我都給你編。” 他想起有次妹妹從縣城上學回來,偶爾提起看見別人吃大白兔奶糖的事,一副十分羨慕向往的語氣,以前他沒錢給妹妹買也沒地方給妹妹買,沒想到隨便編了個簸籮,麥麗麗就給了他兩顆奶糖,真是一件意外的驚喜。 他想把大白兔奶糖給妹妹,讓妹妹親自嘗嘗是什么味道。 麥麗麗笑:“暫時想不起來,你先編吧,我要是看上了就不跟你客氣。” 這么開放性的要求,對張軍波來說比用鞭子追趕效果都要強,這小子整天抓耳撓腮地想新主意。 李老頭本想教育教育這小子,讓他好好編縣城供銷社要的那種四個格子的筐,那個才能換毛票,卻被李明月給攔住了。 “爺,就讓張大哥隨便折騰吧,小麥老師能看上他編出來的,說不得其他人也能看得上他編的,供銷社說不定也收,就算不收,我覺得咱可以直接拿著去其他村吆喝著換糧去。” 這種以物換物的活動在鄉村里是允許的,也是流行的。 “對啊,對啊。”張軍波一看李明月支持自己,就更理直氣壯地琢磨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