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種下去本來期待著吊命的秋糧; 大家伙省吃儉用,從自己與牲口嘴里扣下來的水,拼命想要保住的秋糧; 長的即便是再發育不良,孱弱稀拉的秋糧; 如今卻是一點希望都給他們絕了,什么都沒有了,地理絕產了,這可怎么活? 回來的一路上,看到的一幕幕太凄慘,李三何匆忙回到家里,把院門屋門一栓,拉著多余就在家里忙活開來。 也顧不得這個天悶在屋子里燒炕熱不熱的問題了,為了一口吃的,李三何帶著多余,祖孫倆連夜開干。 先是磨刀霍霍,向那些多少都有些破損的南瓜開刀,沒有水也講究不了,找來干凈的布巾子擦吧擦吧,皮也舍不得刮,手起刀落間,李三何把八個南瓜切成一片片的。 他一邊切,邊上的多余一邊撿了往擦干凈的炕席上擺。 不得不說,李三何這位老廚子的刀工了得,每一片的南瓜被他分割的很均等,薄厚一致,特別好烘干。 另外南瓜里頭的瓜瓤與瓜子,在饑荒的面前,哪怕家里還有些存糧,李三何也舍不得丟,除了多余非要留種的幾顆,全都捧著攤開在炕上,讓它慢慢烘烤。 接連解決了小家伙辛苦搶救回家的八個南瓜,李三何也沒停下忙碌,把孫女廢了老大力氣捕抓的蝗蟲,拿著簸箕抖落了灰塵泥土石子坷垃后,在烘干了南瓜片后,李三何接著熬夜,用了一天兩夜的功夫,才算是把手里這些個能進嘴的東西都加工完了。 可面對這么多的吃的,李三何在家里又犯愁。 蝗蟲眼下倒是不稀罕,他估摸著,家家戶戶多少都該搞了些當救急口糧,所以烘干后壓實裝了兩口袋的蝗蟲干,李三何就丟到了自家那休整房子時,清理出來的地窖里。 連同白天自己與孫女從后院那二分地底下,清出來的兩小簸箕,一個個都只有差不多自己拇指頭粗細,明顯發育不良的紅薯仔子丟一塊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