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仙人撫頂-《全道門都欠我一個人情》
第(1/3)頁
薄雨連綿時,常伯寧行于狹道之上,在細細的穿林打葉聲中穿過一片松林后,眼前豁然開朗。
一條山中清河,寬闊達百丈,遠眺才能望至彼岸。
山林岸邊皆是空空,不見人跡。
常伯寧回身看向引路的秀才:“請問……”
“道長稍安?!毙悴抛咧脸2畬幧砬?,雙手攏于口邊,朝碧波蕩漾處揚聲喚,“……鶴來!”
這是村民們在商議過后的結果。
他們決定不可再喚阿虎原本的姓名。
一來,人起死回生,且性情大變,顯然不再是先前之人,再以生前之名喚之,總歸怪異。
二來,此事玄妙,萬一喚起他物,導致起尸一類的異變,村民們也不知該如何應對。
然而,擅自為人取名,也有不妥。
所以,若是村民有事喚他,大家會先喚追隨于他身側的白鶴。
此鶴溫良,頗通靈性,每每喚它,少年也就知道是在叫他了。
果不其然,話音落下,回音尚存,便聞鶴音婉轉。
一葉竹筏劃開水波,自彼岸而來,一名少年輕點竹篙,劃舟而至。
少年約莫十二三歲,頭發前不久才在山溪里浣洗過,柔軟地披在肩上,發梢沾了一層薄薄雨霧,身上并無太多修飾,只是鄉村總角孩童常穿的褐色短打,然而論其通身氣質,眼中薄光,皆非凡品。
常伯寧想,如此,難怪村民對死而復生之人不感邪異,更不曾加以驅趕。
有這樣雍容氣度的人,哪怕是鬼,若是動手趕走,總感覺失了福德。
竹筏抵至岸邊,少年未曾開口,白鶴便面對常伯寧引起細頸,振翅長歌。
少年怕鶴鳴聲驚到人,忙單膝跪地,攬住鶴頸,輕聲說教:“鶴先生,不可無禮?!?
待鶴收斂翅膀,少年方仰頭道:“抱歉。驚到客人。這位是……”
不等他話盡,常伯寧便無聲無息地將手掌覆蓋在他頭上,指尖泛起一道靈光——
修道之人,若心懷執念,魂魄便比常人難以消逝。
而世間鬼魅,分為明暗兩道。
明多、暗少。
明鬼一般是正常死亡之人殘留的魂魄,往往存生前記憶,懷生前之能。但明鬼數量極少,因為這種人的執念,往往不足成鬼。
若死前經歷太過痛苦之事,譬如戮身之痛,焚心之苦,則更易化鬼。
化鬼之后,魂核遭損,被稱為“暗鬼”,道行遭損,記憶亦有殘缺。
然,如果不認鬼主,或無尸身寄體,不論明鬼暗鬼,不消七日,魂核便會開始潰散。
應天川盈虛君當年亦遭逢此等境況,以致魂核分裂,忘卻死因。
若非其執念過盛,又遇見了如今的鬼君陸御九,否則,其身其魂,皆會葬于蠻荒風沙之中。
暗鬼生前遭受痛苦越多,遺忘越多,終至不識前塵之境。
而在常伯寧掌下,便有這樣一名寄尸而生的暗鬼,頭腦中落得一片茫茫雪原,干凈澄明,宛如初生。
常伯寧撤回掌心靈息,將手掌負于身后。
……他死時,竟有這般痛苦嗎?
少年神色中難掩訝異,然而依舊安靜,任這陌生人輕撫過他的頂額,又撤回手去。
一如仙人撫頂,授其長生。
少年不知自己道心何來,只是抬頭望著他,神情專注。
他懷擁著鶴頸,問常伯寧:“您找我嗎?”
常伯寧乖乖應道:“嗯?!?
言罷,他不顧河泥骯臟,同樣單膝跪伏,與少年視線平齊:“為何不與村人生活在一處?”
少年往事記憶全然不復,然而修養不改,學識仍存,回答得條理清晰:“我知曉自己邪異,與常人不同,怕嚇到人,便暫居河上,隨波無定,給他人一個安心?!?
常伯寧沉默半晌,突然問道:“你呢?”
總要給他人一個安心,那你又該在什么位置呢?
“我?”少年心思敏慧,知曉他在說什么,便答,“我與鶴先生共住此舟,并不孤獨。”
常伯寧問過幾個問題,便背朝向少年,緩緩閉了眼睛。
他已洗盡鉛華,相忘塵世,何須再引其入世,徒惹風塵?
思及此,常伯寧不敢再看他,亦不知該說些什么,道一聲“很好”,便闊步離去。
這仙人匆匆來,又匆匆去,少年被他撥動心湖,心生迷惘,卻并沒有多少情緒波動。
……仿佛看著此人背影離去,已是一件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早已習慣,無需訝異。
他站起身來,深施一禮:“先生慢行?!?
可還未等他直起身來,便見一雙沾了河泥的青絲履重新立在了他的身前。
少年詫異:“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长武县|
肥乡县|
谢通门县|
九江市|
和顺县|
巴塘县|
炎陵县|
碌曲县|
若尔盖县|
霍州市|
嵊州市|
武冈市|
马山县|
临湘市|
丹寨县|
乐山市|
德格县|
汝阳县|
三门峡市|
特克斯县|
武清区|
镇雄县|
胶州市|
竹北市|
治县。|
永济市|
得荣县|
奉贤区|
资阳市|
甘南县|
绥江县|
东辽县|
九寨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巨鹿县|
新津县|
宕昌县|
临西县|
咸宁市|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