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路漫兮咬著嘴唇掐了把小明,點擊同意,配對成功,找照片傳送。 劉珊珊帶著歷史錯題本和試卷來找吳思明,期中考試歷史一道大題讓概括秦始皇的功與過,劉珊珊自認為答的很全面,今天替歷史老師檢查錯題本發現這道題她得分卻沒有吳思明的高。 吳思明看了看劉珊珊的試卷,概括的的確很全面。 秦始皇的功:統一六國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設立郡縣制,經濟上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為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過錯是什么殘暴,壓榨百姓,焚書毀壞文化、不利于文化多樣性等等。 老師給扣了兩分。 功勞上吳思明概括的點跟劉珊珊概括的差不多,敘述的側重點不一樣,吳思明寫了統一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有助于形成統一的文化傳承,從而實現長久的統一等等。 九州大地兩千多年的更迭與演變,對比別的大陸王朝更迭后的“分崩離析”,也證明了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的絕頂高明,制度是死的,形成統一的思想和文化傳承才是統一的基礎。 對于始皇的過錯吳思明沒有寫焚書這條,這在史書上有爭議,吳思明覺得燒了六國的史書相當于斷了他們的文脈,這對民族長久的統一是有幫助的。 劉珊珊是教科書式的概括,吳思明答的比較開放。 “不是很理解,你給我講講為什么文字、度量衡、貨幣的統一更重要。” 看了吳思明的試卷,劉珊珊承認他言語表述的特別好,可是敘述“意義”的側重點有她的到位嗎? 這要怎么講,涉及到個人見解的東西吳思明不喜歡跟誰都說,對方理解了還好,不理解還以為你腦子有問題呢。 “差一分而已,老師應該看在我字寫的好。” 吳思明還是不說了。 劉珊珊也覺得,老師專門跨過吳思明的卷面。 “感覺劉珊珊答的不如你的深刻。”劉珊珊走后,路漫兮喝了口水,書包里掏了個衛生巾裝兜里,看向小明隨口問去不去。 吳思明不想看書,正好出去走一圈。 “這學期一大半就過去了,高中過的也好快。” 路漫兮感慨,現在十二月份,再一個半月就放寒假。 “我恨不得現在是高三呢。” 吳思明拽了拽路漫兮的辮子。 “這幾天別碰我頭發,本來就怕油。”路漫兮躲開,“那你跳級吧。” “有你的智商我就跳級了。” 廁所回來吳思明用特百惠水杯接了杯熱水,放路漫兮懷里。 “舒服。”路漫兮塞外套里,“有此閨蜜,夫復何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