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千云山的匪首,人稱入云龍,實力深不可測。底下十一騎,大半都是上三境的高手。是名鎮一方的頂尖大勢力。 二當家玉面書生,出身書香世家,曾在國子監就學,才學過人,被國子監寄予厚望。后來,因其父貪瀆失職,惹得朝廷震怒,被抄家滅族。他僅以身免。 之后,此人棄文從武,多年后,搖身一變,成了千云山的二當家,自身也成了九境的絕頂高手。 十年前,千云山一伙人,潛入京城。將三個官員給滅門了,其中,還有一位內閣的大學士。 這三人,正是當年陷害玉面書生父親之人。 此事轟動一時,也將千云十二騎的名聲推至頂峰。 京城內強者無數,九境高手就不下十位。這伙匪寇能在這些人的眼皮底下,殺了這么多的人,最后全身而退,實力可想而知。 當其時,皇帝震怒,下令剿殺這伙盜匪。 誰知,沒過幾天,皇帝就突然駕崩了。朝堂大亂,都在關注著皇位的爭奪,最后,登上皇位的,是一個不足十歲的稚子。朝中的大臣,都在爭奪朝堂的控制權。 剿匪之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這樣一位九境的高手,深夜闖入書院,由不得趙知愚不警惕。 一個溫潤的聲音響起,“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義武天王給的價碼夠高,跑一趟又何妨。” 義武天王,正是在云州造反之人。義在前,武在后,據說此人不但實力強絕,更是義薄云天,共有九個結拜兄弟,正是憑借這九人之力,舉兵造反后,很快就襲卷了三州之地。 朝廷三次派大軍前去剿匪,都是損兵折將,竟然漸漸成了氣候,有橫掃南方諸州的架勢。 如今,義武天王已經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趙知愚說道,“如果你是來替齊州做說客的,那就請回吧。不必多費口舌。” 玉面書生問道,“院長不跟那一位商議一下嗎?” “不必,這便是書院的態度。”趙知愚斷然道。 “好,在下一定會將院長的話如實轉告義武天王那邊。”玉面書生似乎對此毫不在意,轉而說道,“在下此次前來,還有一事相求。” 趙知愚問,“何事?” “在下想要一個進入書山的名額。” “以閣下的實力,進入書山,也并無益處。” 玉面書生解釋道,“院長誤會了,是在下一位義弟想進入書山。他只有第六境。” 書院的規矩,不會讓上三境的外人進入書山。主要是擔心他們對書院的弟子不利。 趙知愚道,“這是進入書山的憑證,到時,持此憑證,便可進入書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