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們在廬山住了幾日,回到臺州。 私人博物館已經閉館,工作人員忙碌著,清點古物。這批展覽品會分三部分,其一捐贈給當地政府,其二留在私人博物館無償展覽的,還有一部分要運送回澳門沈家。 清點的同時,私人博物館也會無償向當地高校學生、中小學生開放一周。收尾這周,能出入博物館的,僅有工作人員和受到邀請的學生。 昭昭從廬山歸來,忙了幾日工作,被沈策告知,今夜展品就會撤走,裝箱。 她踩著最后一天,去了博物館。沈策有個會議無法抽身,她在門口租了個講解器,掛在脖子上,跟著一群大學生走入。 解說組長認識她,一看“老板娘”來了,對她微笑招手。昭昭比了個噤聲的手勢,指展館內的學生們,讓他們不必管自己,去招待正客。 沈策完全沒有老板架子,昭昭則是個喜歡藏的老板娘。 解說組長不多做打擾,放任她獨自逛。 一個展區里,剛離開十幾個學生,剩了昭昭自己。 她站在一個祭祀玉器前,被上面的獸面圖騰吸引,對照展品的名字,開啟自助解說。 “這是祭祀用的玉琮,上有白虎獸面,出自良渚文化遺址。” 良渚古城,很好聽的名字。 “良渚古城遺址在今浙江省境內,距今5300-4300年。此處遺址的發現,也是華夏五千年歷史的實證之一。” 她對江南的城市有極大好感,留心細聽著。 “虎而白色,縞身如雪,嘯則風興。在五千年前,白虎就是吉兆,是戰伐之神。此玉是當時人們祭祀用的禮器,證明在那時,白虎已經是人們心中安守四方的神獸。” 下一批學生們列隊進入展區,昭昭為孩子們讓了最佳觀賞位,離開展柜。 一小時后,沈策在休息區角落找到這位“老板娘”。 休息區是全落地玻璃墻裝修,她吹著空調,在滿休息區的大中小學生群當中,占了個臨窗的圓凳子,面朝窗外,飲料擺在長條形的木臺子上。 他繞過幾個圓桌,兩手撐到她兩側,笑著問:“為什么不去辦公室找我?” “我剛出來十分鐘,”她晃晃手里的飲料杯,“上去還要被你那些部下圍觀,很麻煩。” 此處爆滿,他無凳可坐,手臂搭著木臺子,站在一旁陪她:“看到什么喜歡的東西了?” “許多沒聽說過的佛像。原來朝代不同,供奉的像都不同。” 他對展館內的東西了如指掌:“這里展出的誕生釋迦摩尼像,還有半結痂思維像,都不是寺里能見的了。全是藏品。” “還有虎面文物。” “這里的文物屬于江水流域,黃河流域的殷商青銅器上也有,”他說,“這個圖騰象征軍隊和兵家之威,不止祭祀用,軍旗、兵符上常能見到。” 捐贈完成后,沈家祭祖就此圓滿結束。 臨別之夜,慣例,沈公讓人打掃好庭院,供小輩們相聚。 庭院里的燈籠被掛上,池塘水面浮著燈,照亮滿院。十年前聚在這一處的年輕人和孩子們都長大了,鬧得最歡的不少是他們的后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