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宋應星出差-《大明圣皇》
第(1/3)頁
山東,海豐縣(今無棣縣),石碣山。
宋應星帶著工部的一些官員以及護衛等人員,來打了這里。
沒錯,他就是這次主持長蘆鹽場技術改善的人。
說來也是湊巧,本來這次的任務應該是孫元化來的,只是正好擴軍備戰,孫元化沒有時間,于是任務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沒辦法,誰讓他修撰《天工開物》初稿的時候,被孫元化看到了呢,之后,孫元化就了解道,自己看好的這個人,竟然在農業和手工業上有很深的造詣,就算是制鹽,也有深入的了解。
干脆,這次的人物就派他去。
于是宋應星就成了工部的一名主事,正五品。說來也是有點好笑,他以前苦心孤詣的想要科舉,考中進士做官,結果求不得,后來放棄了,撰寫天工開物,被人看好,加入了將作監,結果最后輕而易舉的成為官員,還是五品的。
這一來一回,讓他有種夢幻般的感覺。
之后,他的心態就更加平和了,對這些看的就比較淡,官位什么的,都是假的,還是專注技術,好好完成自己的《天工開物》。
這書雖然初稿完成了,但還要不停的修訂,而這次的長蘆鹽場普及曬研發,就是他對自己著作的一次檢驗和豐富。
而無棣縣石碣山就是他選定的開始的起點,當初他也是在這里才知道曬研發的。
作為中央派遣下來的欽差,宋應星一到這里,海豐縣的縣令就來,他陪著宋應星,一起在這逛著,一邊逛,一邊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
海豐縣是有鹽場的,而且很大,屬于長蘆鹽場的一部分,當地自然有管理的官員,雖然縣令管不到鹽場,但和這邊也多有交道,很多時候,海豐縣的犯人都是發配到這里做工的。
“這里的鹽場歷史悠久,非常成熟,老鹽丁也很多。”縣令慢慢的講著,介紹著海豐縣的制鹽歷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