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最終定奪-《大明圣皇》
第(1/3)頁
“徐愛卿,你怎么看?”朱由檢轉過頭,問起了旁邊一直沉默不作聲的徐光啟。
崔呈秀的大農莊計劃真的有點超出朱由檢的經驗范圍,雖然這是后世國外農業的主流,但此刻在明朝,實行這種模式,合不合適。
“嗯.....”徐光啟沉吟了下。
對于崔呈秀提出來的方案,他早就考慮過,不過相對于他在學術技術上的開放,對于制度的變革,他比較趨于保守,以穩重為主。
也因此,他沒有向皇帝匯報過這種方式,依然以三七開為主。當然,這也和他管理皇莊時,以種植糧食為主,那時候根本沒有什么經濟作物,不用考慮這些。
不過,崔呈秀一上任,就立刻推翻他維持了一年的模式,似乎有點著急?想到這,徐光啟忍不住看了下對方。
后者依然是滿臉微笑,看不出什么意思來。
也許,對方這種沖勁和他的年齡有關吧,四十多歲從宰輔的位置退下來,肯定不甘心,想在另一個地方做出成績來。
“陛下,不如運用兩種體系,種植糧食作物的收取三成佃租,而種植經濟作物的,以雇傭為主,內部在開放穩定的低價糧食銷售,相比不成問題。”徐光啟說了個折中的建議。
“兩套體系并行?”朱由檢眉頭皺起來,他沒想到從徐光啟口中得出這么一個答案。
“陛下,臣以為徐大人的想法有些謬誤。”這時候,崔呈秀開口了。
“微臣接手農莊后,京師北直隸的皇莊都大致看了下,不得不說徐大人很有能力,各個皇莊都走上了正軌,莊頭和文書的工作也都不錯,農業技術推廣做的很好。但還有些地方不夠。”
“就比如耕牛,并不是所有的佃農購買的起耕牛的,有點人家有,有的人家沒有,莊子里雖然提供,但數量有限,往往這時候很耽誤農時。但若是由莊子統一購置耕牛,那就比較方便,佃農買不起,但皇莊有這個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