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次章程派遣了兩個技術員過來,照這個情況安裝這些機器,估計需要一個星期左右。 還有購買的冷水機以及冷風機,今天也到工廠了。 這一次投資,光硬件設備就快240萬了,這還是在粉末成套設備只收成本價的基礎上,不然還要增加100萬的預算。 如果再加上廠房的改造,已經320萬了,再加上后期的環保投資,最起碼也是400萬。 你為曾經聽過一個笑話,花2,000萬投資實體,做了10年之后,機器老化了,錢也沒看到,十年之后猶如敗家之犬。 花2,000萬買房的,10年之后漲到一個億,每年還有那么多租金可以收,10年之后就是人生贏家。 實體就是這樣,運氣稍微差一點,或者決策稍微偏了一點,就真的是血本無歸。 房子多實在! 不過這種事情有誰說得清楚? 等大家都知道房子賺錢的時候,房子已經不賺錢了。 大家都認為實體賺錢的時候,實體真的賺錢嗎? 公司只會越來越難,環保,消防,稅務,工會,安監。哪一個不需要花費精力。 很多人說實體的公司,能夠撐過前三年你就贏了,事實上你撐過10年都不一定會贏。 往后的流量時代,一個流量網紅,一年賺的錢,可能很大實體企業過去10年20年的總和都賺得多,是不是很諷刺? 有人說,那是你抓不住風口,怪誰? 對此你們也不知道該怎么反駁。 這是實體企業的錯嗎? 其實大概率是價值觀的扭曲,才造成這樣的現象。 不過這不是李維所關心的。 他現在真正關心的是怎么樣多賺錢,大環境肯定還是會依照上輩子的發展,所以李維雖不愿同流合污,但是他也必須隨波逐流,不然他就白活了。 安裝機器或者是建造兩層的廠房,李維只是偶爾會抽時間來看一下,大概率不會出問題的。 專門用來擺放邦定機的車間也收拾好了,屋頂也已經整理了,地面硬化已經做好了,也找平過了。 所以邦定機到場之后,李維和章程就站在旁邊,看著他們裝卸。 “這東西可真大” “能不大嗎!電機都是90個千瓦,上面的混料灌140,下面的冷卻罐可以裝300公斤。 如果不做這么大,這些東西可裝不下。” “這東西也太貴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