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日之后,帝駕啟程,從莊田出發去木蘭圍場。 行圍之前,向導大臣帶領向導官兵,經過康熙帝駕所經之地,兩翼八旗奏請欽派前鋒護軍統領先行戒備,隨圍,還要出動文武大臣、八旗官兵,隨圍蒙古人眾等。 很是繁瑣。 從這里到木蘭圍場,足足有一百多公里,加上路上走走停停,幾下里一耽擱,寧櫻粗略地算了一下,又問了四阿哥:估計想要到圍場,至少要兩三天功夫。 “木蘭”是滿語,若是翻譯成漢語,就是“哨鹿”,也就是捕鹿。 木蘭秋狝是皇室權貴的秋季的圍獵盛事,規模浩大,用費浩繁。 至于到底“浩繁”到什么程度呢?一路上,寧櫻也聽四阿哥說了不少。 見寧櫻有興趣聽,四阿哥就給她多說了一些。 怕她聽不明白,他還給她舉了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這一次木蘭行圍,光是茶膳房等預備差務的用車,數量就要將近七百輛。 這還不包括皇帝和后宮妃嬪們所乘坐的車。 要是算進去,數字就更龐大了。 還有,天子出行,處處講究,比如巡幸所用御馬吃的豆草料是特供的糧草,僅僅只有喀喇河屯喂養御馬的糧草才行。 這些糧草全部都得用車運來。 而且這一趟就算是好的了:至少是直接從熱河莊田出發,沒有多走冤枉路。 若是從紫禁城出來,耗費的就更多了,按照住宿二十天左右的計劃來算,花的銀兩絕對要以萬兩來做單位計算。 寧櫻一邊聽著四阿哥說,一邊就聯想到歷史上:怪不得雍正登基之后,一次也沒有去過木蘭圍獵。 撇去別的原因不談,只怕“不想大費周折,勞民傷財”也是一個因素。 晚上的時候,大隊人馬終于停了下來,采取的是隨地安營的形式。 行宮其實已經在建設了,只是還沒有完工,等到以后一并建設好,木蘭秋狝將成為更大的盛事。 弘暉和弘昐兩個孩子在馬車上晃悠了一路,也瞌睡了一路,等到大營安頓好,兩個孩子反而來了精神,跟在阿瑪身后就跑東跑西。 看什么都好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