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兒子的擰不過當爹的,當臣子的擰不過當皇帝的,所以哪怕連上了八封辭官的折子,皇帝都沒給批,不過君臣倆也達成協議,再干三年,三年后再辭官。 辭官的事情暫緩了三年,不過分家的事情可就沒人能管顧川了,反正家產都已經分好了,兒子們也都各有自己的宅子,立馬就分。 有分家后半個月就搬出去的,也有一個月把東西才收拾利索的,當然了,也有像老大一家硬在府里住著,拖拖拉拉不愿意搬出去的,但是又怕人笑話,一直挨到最后,生生拖了大半年,才算是搬出去。 顧川又在任上勤勤懇懇的干了三年,辭官的時候被加封為正一品太子太傅,雖說是個虛職,但是品階上是絕對拿得出手的,也算得上是皇帝給他的恩寵了。 而這時候,定安侯府的繼承人居然還沒定下來,也不知道兄長是怎么想的,這又不是皇位,傳承下去也不過是一個伯爵罷了,硬生生的想了這么多年。 不過,這就不是顧川能管的了,家也分了,官也辭了,是時候帶著夫人四處走走了,至于那些姨娘,生了子的,去兒子府上住著,沒有兒子的就在伯爵府住著,左右會好好供養著她們,但府里的事務就容不得她們插手了。 顧川和姜氏這一走就是八年,祖國的大江南北可以說都去過了,走走停停,過得倒比在京城時快樂的多,若不是兄長病逝,顧川可能還不會回來。 定安侯雖然比顧川大了12歲,但是身子骨不錯,畢竟是用靈泉水調養過的,走的時候已經68歲了,當然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年底下幾個兒子為著爵位一直鬧騰,可能還會活得更久一點兒。 糾結了這么多年,爵位到底是由長子繼承了。 辦完兄長的喪事,顧川并沒有在京城多停留,哪怕這時候,老二和老四都已經官居正三品,老六就更厲害了,雖然年紀比兩個兄長小,但是卻已經迎頭趕上,如今也已經是正三品,而且是被新帝破格提拔的。 當然有成才的兒子,就有不成才的,老大還在從五品的官職上,能力不足,而又名聲有瑕,前途也就那樣,可能是他自己也知道,心已經不放在政務上了,甚至也有了辭官的打算,還過來找顧川商量過,想著辭了官以后去家學教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