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什么,去剿匪?” 得知真相之后,伍文定睜大眼睛:“不給一兵一卒,只是臨時的巡撫而已,即便從四方調(diào)來兵馬也不一定有用啊!” 對于那匪患,他再清楚不過了。 要知道,寧先生之所以把他留在南昌,為的便是用三萬大軍震懾匪徒。 先前,蝗災(zāi)沒有爆發(fā),那諸多匪徒倒是老實。 可因為蝗災(zāi)的原因,謠言四起,匪徒頓時猖獗起來,四處擄掠,逼良為娼,壯大聲勢。 而今,傳言之中總的匪徒人數(shù),已有數(shù)十萬。 要剿滅如此之多的匪徒,少說也要十多萬的兵馬才可啊! “老王,兄弟我建議你最好懇請朝廷派出一些兵馬,要不然咱們肯定會失利的!”伍文定嚴(yán)肅的說道。 “不怕!” 王守仁淡淡的搖頭道:“時泰,你以為是那匪患嚴(yán)重還是蝗災(zāi)更可怕呢?” 伍文定略作思考:“應(yīng)該是……蝗災(zāi)吧。” 相對而言,蝗災(zāi)所影響的,是數(shù)百萬、乃至于千萬百姓的口糧。 而如此可怕的災(zāi)難,卻是硬生生被他們與朝廷的力量,給扼殺了…… 伍文定一頓,有些無奈道:“老王,你這是詭辯……” “非也,非也!”王守仁有些感慨一般說著。 先前見到那遮天蔽日的蝗蟲之時,他整個人幾乎崩潰了,甚至于一度大病不起。 儒生作學(xué)問,要有經(jīng)世致用。 在恩師指點下,他悟出的知行合一,于實際之中便有著無盡的大用,即便在朝堂之間,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可是,在面對那無數(shù)的蝗蟲之時,他迷茫了。 就仿佛……那知行合一,完全失效了一般。 他知道要怎樣除蝗災(zāi),但在行動方面,卻是有心無力。 最后,通過恩師在朝廷那邊的動作,配合廉價食鹽,一步步,終是將這蝗災(zāi)給滅掉了。 回想種種,這其中,自不是他的知行合一出了問題,而是力有不逮。 于是,漸漸的,他悟出了“致良知”三個字。 良知,是道德的意識,同樣也是自身最高的本體,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力量! 就如此番,他在知道自己可能無法消滅蝗災(zāi)之時,因為有良知,因為要盡量的去幫助百姓們減少損失,仍舊是一點點的去控制蝗災(zāi)。 這,便是致良知的一種體現(xiàn)。 “時泰兄,無論賊人數(shù)量多少,只待我等過去,便可輕易剿滅!” 王守仁緩緩說道。 自信,自內(nèi)心散發(fā)的自信,且沒有半點倨傲。 而后,他望著蒼穹,腦中逐漸多出了許多景象,蒼茫大海,電閃雷鳴,不由得感慨萬分,巡巡的唱了出來。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云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