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現(xiàn)在的時間才是三月初,短袖還穿不上,天氣還微微有些冷。 漢城大學醫(yī)學部,對實習的安排是一年半時間,也就是從大四下學期到大學結束,都是實習,陸成現(xiàn)在正是第二個月。 漢城大學總共有兩所附屬醫(yī)院,分別是漢城人民醫(yī)院和漢南醫(yī)院,陸成實習的地方就是漢南醫(yī)院,是三級甲等教學醫(yī)院,而骨科,就是漢南醫(yī)院里絕對牛叉的專業(yè)和科室。 它獨立于內外科大樓之外,單獨有一棟六層樓,由脊柱、骨科兩個大分類的亞專科分了,其中脊柱一層樓,骨科學五層樓。 陸成來到一樓的時候,已經是七點四十幾了,這時候正是上班的高峰期。 陸成實習的樓層在六樓的關節(jié)外科,此刻上班的人比較多,電梯是滿的,而且樓層并不高,陸成為了節(jié)省點時間,就直接走了樓梯。 往上面走的時候,陸成發(fā)現(xiàn)與自己一起在關節(jié)外科實習的兩個‘組友’也選擇了走路,并且還在談論。 漢城大學醫(yī)學部陸成這一級總共十二個小班,每個班的人數(shù)一般在三十個人左右,實習的時候一般分成四個人一組,每個小班就是三到四人一組。不過陸成比較悲催,也比較幸運。 因為跟著他一組的人,兩個人成績小班前一二互替,妥妥的保研黨,還有一個人好像是個關系戶,關系賊硬。 不好的地方就是陸成基本上沒存在感,不管是在上小課分組上,還是在實習中的存在感。 好處也是陸成基本上沒存在感,有時候偶爾逃課,都沒人知道他逃了課。 “左小二,你覺得這一次,你和常哥哪個拿到那個直博的名額機會大一些?”其中一人問道。 陸成聽出來了說話的人叫龐林,他旁邊的就是左李威。 龐林的成績一直要比左李威好一點,但是左李威在學校還有點小關系,而且左李威的成績也挺好,是獎學金名單上的常客,有人脈有成績。所以如果真有什么比較好的幾乎的話,左李威拿到的機會要更大一些。 他們口中的常哥,就是個活脫脫的關系戶,聽說他的父親是漢城大學教務部的,級別挺高。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學院,都有很硬的關系。 左李威低聲道:“這很難講,直博的名額不是獎學金這種可以數(shù)字化的利益,而且老師想給誰,全憑老師自己的意愿。” “雖然我們的成績都要比常光坤的好一些,我們都現(xiàn)在這個年紀了,早就不信成績衡量一切的那一套了,只是說,在王老師還沒確定之前,我們都還有機會吧。” “其實這一次我們小組能夠來這里的骨科,還全靠常哥家里的運作。畢竟,越早來這里實習,越早給老師們留下來好的映像,那機會也就越大。” “假如只是我父親來運作的話,可能還真不一定能夠在這個時間把我們調到骨科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