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是謝忠疏不想把船開進來,而是小清河的港口,放不下這八艘大船。 秦長青一直都很奇怪,謝忠疏用了足足五百多萬貫,造出來十二艘大船,據說開赴回來的八艘是兩種型號的。 其中四艘中型大船就是秦長青和他的說的蓋倫帆船,另外四艘是把蓋倫帆船和大唐戰船的結合體。 老李、秦長青等人,在測試了火油彈之后,又乘船從小清河出發,去看大唐最新式的戰船。 當八個龐然大物出現在眼前,秦爵爺直接爆了粗口。 古代有能人啊! 這尼瑪的根本就不是戰船了,這他媽的已經是戰艦級別的了。 眾所周知,蓋倫船,是當年不列顛女皇,為了使之更適合于遠距離炮戰,改善操作性能,他們把首部上層建筑降低,移入船體之內的戰船,船長四十米左右,排水量為500噸。 這種三桅帆船,一直在帆船時代結束前,都在各種戰斗中表現出色,因為主力帆艦均為清一色的低舷、橫帆、兩舷裝備加農火炮,多艘這樣的艦只排成一個長列以發揮兩舷的火力優勢。 就是這玩意兒,當年讓不列顛女皇直接干掉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讓大航海時代徹底進入到了伊麗莎白時代。 但是,在看集成版的大船,完全就是實打實的戰列艦了! 大唐的戰船中,很多都是甲板上起來兩層到三層,基本上都不用和對面打,就仗著自己大,就能壓垮小型的戰船。 可當蓋倫船和大唐的戰船結合之后,就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絕對可以稱得上風帆戰列艦了。 秦長青目測了一下,一共是兩層弩炮甲板,左右兩舷,各有104個弩炮炮孔,甲板上還有兩層,分別指揮塔和外圍的104個垛口。垛口下面還有案臺,能放置各種幸好的床弩和箭駑,以及弩炮。 看看垛口的夾角,就算是放上銅銃也不影響任何射擊角度的調整。 看看接近七十米的長度,1400噸左右的排水量,秦長青是看得目瞪口呆,他發現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缺的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老李喜歡什么? 肯定是喜歡大的。 最終登上了一艘戰列艦,站在指揮臺上四外觀望,老李是感慨連連。 “有此等重器,何愁四海不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