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治坐好之后,也看向崔柏嵐。 別看是小屁孩,可在學的都是在治國之道。 在加上秦長青和李煥兒對他的教育,重點關照的五姓七望,所以李治也很奇怪,崔家這是怎么了。 當皇子的說不關心皇權,那是假的,他們更清楚關隴門閥的實力。 但關隴門閥絕對不是讓誰隨便擺布的,光是朝堂上的關系網,就足夠皇帝頭疼了。 從李淵當皇帝開始,在到現在,關隴門閥一直都是燙手的山芋,讓你明知道燙手,卻還得捧在手里不能丟掉。 現在,看崔柏嵐的意思,崔家好像是要退出朝堂去避難了。 可在看看姐夫秦長青,發現秦長青似乎有點不情愿說。 這讓李治感覺就是看人下菜了,但凡老程在這里,你屁顛屁顛的講道理了。 但在看看李煥兒和李治,秦爵爺笑了,權當做給李治上一課了。 “無論是氏族,還是士族和武勛世家,最終的走向無非就是灰飛煙滅而已。” 崔穎心里一驚,“長青,這是為何?如果不參與政事呢?崔家不養部曲,不參與朝政呢?” “嬸嬸,名門望族不好當的,無論是皇家還是世家,都需要靠人來傳承的。當皇帝的但凡不昏庸,有名臣輔佐,朝堂就在。可世家呢?占據朝廷高位,憑的是什么?不就是手里學子多,手里書籍多嗎?可是現在,我改良了造紙術,發明了印刷術。皇家私學正式推廣,書籍已經爛大街了,讀書人會一年比一年多,縱然是名門望族培養出來的人才再多,也不會有天下寒門學子多的。 朝堂上,將逐漸把名門望族排除在外,剩下的就是地域、派系、師承等爭斗,朝堂上的官員也會被重新洗牌,到時候關隴門閥更是無用武之地。朝堂終究要變的,相信您也看出來了,但是怎么變,誰也不知道,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秦長青說的這些,崔柏嵐沒明白。 不光是她,李煥兒和李治也沒明白。 “嬸子,既然你想要個解決的方法,又有程伯伯的關系在這,那我就是直說了,解決的方法在北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