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五紫醉金迷(一)-《簪中錄》
第(1/3)頁
馬車到了光德坊附近,黃梓瑕再謝了她們,下了車。
旁邊不遠就是西市,她覺得馬上回王府去似乎不妥,于是便一個人走進西市拐角處一家湯餅店。
湯餅就是面條,小店里面十分狹窄,和她湊一桌的是一對母女,女兒不過七八歲,坐在胡凳上腳都夠不著地。母親用筷子將長長的面條夾成短短的一段一段,喂給女兒吃。
黃梓瑕看著,隱約恍惚。母親見她一直看著自己,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孩子小,面太長了吃起來不方便。”
“嗯,是啊。”她應著,眼眶卻在瞬間熱熱的燒起來。她想起十來歲的時候,母親也是這樣幫她夾短面條,坐在對面的父親搖頭說:“都這么大了,還不是被你寵壞了,到現在還要你動手。”哥哥在她左手邊,一邊呼啦啦大口吃面一邊嘲笑她:“羞,羞,這么大了還要人服侍,將來得找個會伺候人的老公,出嫁后接替娘服侍你。”
她那時氣得丟下筷子就跑回自己房間,賭氣不肯吃飯。但過了一會兒,母親還是端了飯過來,細聲好語哄她吃飯。她吃了幾口,抬頭看見父親遠遠站在窗外張望著她,見她抬頭,裝作只是路過,緩緩地在后園的卵石小路上踱著步離開了。
當時那么細微平常的事,如今想來,卻歷歷在目,連那時父親腳下卵石排列的花紋、窗外樹影落在母親手上的影子,都一一呈現在她眼前,清晰無比。
因為這一點記憶的波動,攪動她心口的憂愁與憤恨,深深交織。直到她咬緊了自己的雙唇,顫抖著抑制自己的呼吸,才能將那悲憤連同眼淚一起硬生生地忍回去,吞進自己肚子,深深埋在自己血脈中。
父親,母親,哥哥……
她含著眼淚,一點一點吃著面條,和著眼淚吞到自己肚子中。
現在所有的冤屈和血淚,總有一天,她要回到蜀地,親手討回來。
瑯琊王家的王若,成了夔王府的準王妃。
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城,京城的人都說,王家數年內出了兩個皇后、一個王妃,真是光彩生門楣。
頂著楊崇古名字的黃梓瑕,穿著宦官的衣服,跟隨著浩浩蕩蕩的納征隊伍穿過大半個長安城,漫不經心地聽著別人的討論。
她摸了摸自己臉,今天在出門前,她發現自己氣色不錯,看來是最近休息太好了,所以只能去王府的侍女那里騙了點黃粉過來,抹在了臉上,讓自己顯得膚色不要那么皎潔——因為,今天要去的,是瑯琊王家在京城的宅邸。而很有可能,她會遇見自己那個前未婚夫——但其實至今也還沒有正式退過婚——王蘊。
雖然自己和王蘊并未正式見過,按照鄂王李潤所說,他也只是在三年前偷偷在宮中見過自己一個側面,但小心為上,不得不防。她已經決定,以后黃粉就是自己出門必備物了。
婚姻中講究六禮,納采與問名、納吉都已經走了過場,所以今日她跟隨過來是納征,也就是下聘。
瑯琊王家畢竟是一等一的高貴門第,在京城營造的宅邸也是美輪美奐。七進庭院,東西兩個花園,高墻大宅,氣象不凡。
王家這一代的長房獨子王蘊,也自有烏衣子弟的風范。雖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未婚妻因為不愿嫁給他而害了全家人,但遭了那一場失臉面的事,他卻依然風姿都雅,穿著一身深絳素紗中單,笑意盈盈的面容如春風拂曉,舉止顧盼之間溫文從容。不是百年世家,養不出這樣的氣質來。
當朝身份高貴數一數二的夔王下聘娶門第高貴數一數二的瑯琊王家的女兒,排場自然與眾不同。長長一排箱籠中,各宮太妃們賜下的金梳、玉尺、銀妝奩最受眾人矚目。王蘊讓送到王若所居的院落,又遣人一一招呼來使,分發紅封,數百人的大排場被他料理得干凈利落。
黃梓瑕與王府中一位女官到王蘊面前,行禮道:“奴婢二人奉命到此,教導王妃王府規矩與宮廷事宜。”
王蘊說著:“免禮去吧”,一邊卻把目光定在黃梓瑕的身上,端詳著,又似乎在想什么。
黃梓瑕轉身與女官素綺一起跟著納征使前往后園,誰知王蘊卻跟在她身后一路同行,問:“小公公貴姓?”
她硬著頭皮,回答說:“奴婢楊崇古。”
“莫非就是之前破了京城四方案的那個楊崇古?真是聞名不如見面!”王蘊驚喜說道,又問了女官素綺的名字,然后送她們到小院門口,才止住了腳步。
黃梓瑕走到檐下,總覺得如芒刺在背,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卻見他站在院門口,一直若有所思地盯著自己。見她回頭,他又微微笑著,朝她拱手說:“待會兒就要吃五福餅,請小公公切勿延誤。”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源县|
康马县|
五指山市|
贵南县|
阜康市|
德昌县|
中牟县|
涡阳县|
贵德县|
石台县|
九寨沟县|
闽侯县|
若尔盖县|
柳河县|
景泰县|
武强县|
威海市|
乌鲁木齐县|
和政县|
兴业县|
高邑县|
镇原县|
黄大仙区|
泰来县|
大悟县|
易门县|
扶沟县|
德昌县|
永昌县|
宁陕县|
炎陵县|
安溪县|
庆云县|
莱芜市|
海城市|
余姚市|
车致|
抚宁县|
大埔区|
东乌|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