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為此英國公還專程研究過淮南平叛之戰,對于顧二的用兵能力,頗為推崇。 英國公正出著神呢,幾道由遠而近的腳步聲逐漸變大。 方才那個過來通稟的甲士,正領著兩個二十來歲模樣,身形高大,披甲佩刀的年輕將軍朝著自己走了過來。 兩人走至英國公身前,便恭敬的一起抱拳躬身行禮,起身說道: “后學晚輩,見過國公爺!” 英國公的目光在二人身上來回交錯打量著。 “無須多禮!” “不知兩位有何指教?” 徐章率先道:“國公爺乃是國朝柱石,如今東京城內局勢未明,咱們此番過來,乃是相求國公爺指點一二。” 顧二隨即抱拳躬身道:“還請國公爺不吝賜教!” 二人期待的看著英國公。 “你們二人皆是一時俊彥,少年英杰,我一個半截身子入土的老頭子,可沒有什么好指點你們的。” 英國公雖是武將出身,可在朝堂沉浮數十載,不知見過多少勾心斗角,相互傾軋,一張臉皮老早就磨的比城墻還厚,一顆心早就不知道長了多少個竅,怎么可能因為徐章和顧二的幾句話就對他們暢所欲言。 “英國公府乃是世代將門,老將軍更是為朝廷征戰半生,難道就忍心這么看著賊逆為禍朝堂?” “徐指使慎言!” 英國公依舊面目表情,眼中不見波瀾。 徐章眸光微閃,說道:“兗王率兵占據皇城,封閉各門,狼子野心已然昭然若揭。” “難不成老將軍當真信了那封所謂的圣旨?” 英國公眉梢微挑,面容依舊不見動,迎著徐章那灼灼的目光,風輕云淡的道:“那可是圣旨!上面蓋著官家的大印!” “在徐指使眼中,什么時候連圣旨都怎么無足輕重了?” 英國公反問道。 徐章卻道:“那封圣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國公爺心里有數,徐某心中有數,朝堂諸公們心里頭也有數。” 兗王的說辭是什么?邕王叛亂,領兵入宮逼宮,逼迫官家禪位,兗王得知消息,立馬率兵入宮救駕,斬了逆王,也救下了官家和皇后,可官家也因此受了驚嚇,舊疾復發,導致重病昏迷,不過昏迷之前留下旨意,立兗王為嗣,代理朝政。 聽聽,這故事編的,漏洞百出呀。 邕王造反,領兵逼宮,兗王第一時間發現了邕王的造反,還帶兵入宮平了叛,殺了邕王。 說的帶兵入宮平叛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別的且先不說,兗王一個只有虛銜,沒有實權的郡王,哪里來的權利調動大軍。 別看邕王妃對付榮飛燕時,說的自己多厲害多厲害似的,可若不是當初官家有意立邕王為儲,區區一個邕王府,縱使身份尊貴,難道還真敢和富昌侯榮家作對不成。 更別說如此折辱榮家, 榮妃榮寵正隆,榮喜更是執掌著殿前司,麾下捧日和天武兩支雄軍,便是在禁軍之中也是戰力頂尖的存在。 至于兗王,不過一個閑散王爺,只在朝中領了個虛職,既未入樞密院,又沒有進政事堂,更不是六部三司之中的高官,手中無實權,哪里來的權利調動大軍,鎮壓他口中所謂的叛亂。 而且邕王基本上已經是官家既定的未來儲君,只差過一道明旨了,朝野上下,也都已經默認了這一事實。 邕王會造反逼宮?逼迫官家禪位于他? 且先不說有沒有這個可能,就算真的有,兗王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而且還能在邕王率軍入宮,封閉宮門,封鎖整個東京的情況之下,將邕王斬殺,破了邕王的奸計。 呵呵! “清楚能如何,不清楚又能如何,邕王已死,圣旨已下,事已至此,難不成還有轉圜的余地不成!”英國公臉上終于有了一絲動容。 徐章道:“轉圜?老將軍想的僅僅只是如何轉圜么?” 英國公一愣,隨即便微微皺眉,看著徐章:“徐指使這話是什么意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