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嫂嫂小梁氏已經(jīng)懷上第二胎了,把大伯母大梁氏高興的跟個什么似的,都快把小梁氏當成祖宗給供上了,一點重活都不讓她沾。 如今徐青山的重心放到了商行之上,便把徐彬帶去了得味樓幫洪氏打理得味樓的生意,這樣洪氏也能騰出手來照看小八和小九。 徐彬讀過書,能寫會算,口齒也算伶俐,而且為人忠厚老實,上手很快,得味樓在他的經(jīng)營之下,生意雖說沒有更上一層樓,卻也是蒸蒸日上。 還有二嫂嫂淑蘭,成親的第一年就給徐文生了一對雙胞胎,聽說現(xiàn)在又懷上了。 四哥徐文已經(jīng)過了武鄉(xiāng)試,如今在家勤練武藝,學習兵法,順便照顧老婆孩子,今年年底便要來東京,準備參加明年開春后的武舉。 值得一說的是二伯母傅氏,和傅家的舅舅們合伙在溧水鎮(zhèn)開的食肆,如今已經(jīng)開遍了整個宥陽的鄉(xiāng)鎮(zhèn),已經(jīng)開始朝著江寧其他地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擴散了。 有徐文和徐晴還有亭哥兒在中間做紐帶,二伯和二伯母原本有些惡劣了的關系也逐漸緩和起來。 二伯母傅氏也謹記一點,沒有將食肆往得味樓所在的任何一個縣城發(fā)展,走的也是物美價廉的方向,做的事底層的尋常百姓們的生意。 說起來倒是和許貞家有些類似。 有了一個在東京城做官的徐章,徐家也算是風生水起,正式躋身為宥陽的大戶人家,便是宥陽知縣,也對徐家之人也都極為禮遇,從未怠慢。 畢竟現(xiàn)如今徐章可是正六品的集英殿修撰,若論品階,比正七品的宥陽知縣整整高了兩級。 而且徐章還頗受官家看重,被委以重任,派往淮南賑災,在其他人眼中,這已經(jīng)是鍍金準備提拔的意思了。 俗話說得好,朝中有人好辦事,宥陽知縣又不傻,不說攀關系,如此能與徐章交好的機會,他又怎會放過。 還有小六徐晴,以前和徐章的關系也是最好的,如今也開始相看人家了,洪氏說盛維和李氏有意撮合徐晴和李氏娘家的侄兒,二伯和二伯母傅氏也有意和盛家親上加親。 李家是長梧母親李氏的娘家,和宥陽的盛家大房一樣,也是經(jīng)商的,家里頭生意做得頗大,和盛維也有不少合作,家資極厚,是宥陽和左近幾個縣有名的大家族,人口遠要比盛家要昌盛的多。 李氏準備撮合的那個娘家侄兒,是李氏嫡親兄長的嫡子,雖不是長子,卻也頗為能干,小小年紀便跟著父親學著打理商行,頗有幾分手段。 便是在整個李氏一族之中,也是難得的少年才俊,登門說親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 李家雖然是商戶,但這些年來也在不斷的培育家中子弟讀書,希望能夠出現(xiàn)一位進士,能夠助離家改換門庭,成為下一個盛家。 還辦起了族學,族中但凡年紀合適的,不論男女,皆可去族學進修,分文不取。 聽說現(xiàn)如今李家之中,有一個叫做李洵的后輩,年紀雖然不大,但在讀書上面卻頗有天資,去年已經(jīng)過了府試,中了秀才,如今正在準備來年的鄉(xiāng)試。 ······ 一說起家里頭的事情來,洪氏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有說不完的話,一句接著一句,一件事兒接著一件事兒。 徐章豎著耳朵聽的仔細,雖一邊吃著飯,卻不忘在心底默記揣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