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鶴白對此寶自然是十分滿意。 無須祭練,這便省去了他大量的寶貴時間和心血,又何況祭練起來并非一件易事。 不過遺憾的是,此寶遠遠沒有鶴白預想的那么好,驅使起來根本無法做到隨心所欲。 據前身記憶所知,這與祭練無關,也與修為無關,鶴白發現,雷光鞭只有握在舍利之手時才能驅使,一旦脫離,便立刻與其失去心神聯系,換做左手也是一樣。 由此可以判斷,那串佛珠與此寶大有淵源。 想到此處,鶴白將須彌袋中的典籍功法一股腦的倒了出來,一一翻查了起來。 一連翻了七八本,才終于找到了線索。 這是一本非金非玉,薄如蟬翼的手札,內中記載的,竟是一位高僧的遺書。 遺書中所述,這串十八顆珠子的手串,乃是一位成佛高僧的舍利所煉,具有破除幻妄之念的妙用。 佩戴時可靜心養神,對參悟佛法及佛門功法有顯著功效,后機緣巧合落入了這位坐化高僧的手中。 “竟然是佛骨舍利!”鶴白不可置信的看向自己的右手。 遺書另述,此位高僧將佛卷經書及佛骨手串與九天雷光鞭二寶留下,若有緣人得到,希望能夠宣揚佛法,教人向善。 可惜那方丈得到傳承之后,白日燒香念佛,夜晚卻干著燒殺搶掠的勾當,據無德和尚說,整個雷光寺的僧人,除了土匪就是山賊,之所以如此,其用意便是為了方便掠財。 看來這位高僧是所托非人了,鶴白暗想,當然了,這也不能排除雷光寺方丈是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的這份傳承。 但無論哪種,鶴白都不會關心。 至于雷光鞭,便是此位高僧的本命法器。 因其一心向佛,在坐化前,將本命法器上烙上了佛門精神烙印,非佛門弟子不可驅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