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計中計-《大秦五百年》
第(1/3)頁
只聽子嬰道:“朕繼位十余年來,曾多次想到過這方面。商君之法,國強而民弱,對商人施以重稅,如此政策,在大秦未統一天下時很有效,當大秦一統天下后是否還恰當?很值得商榷。”
除了秦國,古代王朝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完全禁止商人。重農抑商固然重要,但是完全抑制了除了農耕外的私人經濟,民眾被壓制,整個社會沒有生機,這已經被證實行不通,也是子嬰不希望看到。
聽到皇帝這個態度,韓生趁機道:“臣認為,如若大秦不扼殺商人,允許一定限度從商,對朝廷有利。”
很快,有人出來駁斥了。
鐘平出列道:“商君之法,乃是富國強國之法,是大秦強大之保證,臣認為,一定要遵循商君之法。”
于真道:“商君之法,法家治國,乃是大秦之根本,不可動搖,還望陛下三思啊!”
潘延年道:“懇請陛下延續商君之法。”
有多名臣子出言反對,反對皇帝所言,駁斥韓生之言。
對于會有臣子反對,早已在子嬰預料中。
子嬰道:“國家之律法,應當因地制宜,視情況不同而改變;國家之政策,更要與時俱進,讓政策更適合治理天下。商君之法,在大秦統一天下前很合事宜,商君之法乃是戰時之法。當天下統一后,諸夏之地、諸夏之民歸于大秦一國,若商君之法不做出改變,那便是不合事宜。此前天下紛爭四起,關東百姓抗爭,人心不服,那便是最好證明。此事已決,不可再議。日后再議的,是如何修改秦律、如何調整政策,使得秦律更合時宜。”
大業皇帝很有威嚴,很有主見,絲毫不差于始皇帝,皇帝已經拍板決定的事情,要是還敢提出異議,只會讓皇帝不滿。
陳列問道:“敢問陛下,何為‘與時俱進’?”
子嬰把這成語意思解釋一遍,從今天開始,這個四個字成為了秦國的新詞匯。
騰其道:“敢問陛下,往后大秦治國,是否不僅用法家,也要用儒家?”
子嬰道:“諸子百家,尤其是法家、道家、儒家、墨家,任何一家,皆有自身所長,亦有所短。用哪一家治國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讓大秦治理好天下,這才是目的。若僅僅依賴其中一家,無法治理好天下,我們要集百家之所長,讓大秦治理好天下,讓諸夏人心歸服。我們不僅要疆土統一,更要人心統一。”
臣子們再次看到了大秦皇帝的雄心壯志。
陳平又道:“陛下,被俘虜的那些趙國臣子,不乏有才能之士,可讓王元將軍就地招降。”
對于這方面,子嬰點頭同意。
趙歇已被生擒,該如何處置,是一大問題。
臣子們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按照反叛謀逆之罪處置,有人建議從輕處理。
王元在報告中說了,確保趙歇全家作為承諾,趙歇才答應投降。
子嬰不能食言,不殺趙歇和家人。
他最后拍板,把趙歇和家人搬遷到關中,給予正常庶民身份。
對于封賞方面,王元、李必、王威等人都立下大功,子嬰已寫好了詔書,派人送往邯鄲。
王元由鎮東將軍升為征北將軍,爵位升為“右更”。
王威軍職升為平北將軍,爵位升為“五大夫”。
除了封賞立功人員外,還下詔書昭告天下,說明陳馀的功勞,正式封陳馀為代王。
————————
咸陽城內主要位置,都張貼了告示。
“我軍攻陷邯鄲,斬殺李左車,生擒偽楚國賊首趙歇,趙歇宣布偽趙國向大秦投降……”
吏員們在宣讀著告示,駐足圍觀的百姓們無一不驚喜。
“滅韓國用了數年時間,這么短時間就滅趙,太匪夷所思了!”
“不管怎么匪夷所思,反正事情是真的!”
“我大秦不僅有強弓硬弩,還有謀略,這就是謀略!”
“說不定數年后,天下就會再次統一了!”
…………
告示有兩份,第一份是講述事情,第二份是把戰績出色的軍隊番號公布出來,有飛鷹部、戰狼部、龍騰部等等,每個部是在哪里的戰斗勝利立功、部的都尉或校尉姓名,都會公布出來。
“飛鷹部、戰狼部表現可好,殺入邯鄲城門、殺入皇宮,生擒趙歇這個大叛賊!”
“帶著這兩部的王威,聽說是皇親國戚!是皇后的弟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善县|
榆社县|
兴化市|
德安县|
曲靖市|
朝阳县|
鲁甸县|
井陉县|
峡江县|
白银市|
乐东|
穆棱市|
广东省|
拉萨市|
裕民县|
离岛区|
深泽县|
久治县|
镇原县|
介休市|
泰来县|
衡南县|
亚东县|
满城县|
宿州市|
名山县|
仁怀市|
通化县|
秀山|
潼南县|
水城县|
宣恩县|
司法|
汤原县|
工布江达县|
吉木萨尔县|
建平县|
朔州市|
江油市|
远安县|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