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皇帝南下-《大秦五百年》
第(3/3)頁
弓弩作坊,終于有消息傳來。
子嬰帶著陳平、尉羽趕到。
作坊外空曠地帶,大批朗衛(wèi)在警戒著。
這里是試驗地,放著床弩、寒鴉箭若干。
朱駿神情興奮,說道:“最新制作出來的床弩、寒鴉箭,終于合格了。”
子嬰仔細打量著三弓床弩,床弩構(gòu)造復雜,采用高強度弓弦。
三弓床弩并不是三張弓串聯(lián)排列,而是兩張弓向前,一張弓向后,這是三弓床弩獨有的結(jié)構(gòu)特點。
床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后來又有所改進,要不是有以前的技術經(jīng)驗,根本不可能在幾個月內(nèi)制作出合格的三弓床弩。
在此之前,朱駿和常駱已制作出多個樣品,經(jīng)過多次失敗試驗,不斷改進,才有合格的成品。
寒鴉箭同樣是三張弓合起來使用,在床子弩的弦上系著鐵斗,鐵斗內(nèi)有三十個小孔,每個小孔可裝一箭矢,鐵斗所用箭矢,跟小連弩箭矢大小相當。
陳平好奇問道:“這箭能射多遠?”
常駱道:“稟丞相,三弓床弩最遠能射三百七十丈,寒鴉箭能射一百二十丈。”
接下來要進行試驗。
有多名士兵在絞動著絞軸,通過牽引繩、牽引鉤拉動著弓弦,士兵通過轉(zhuǎn)動絞軸拉動時,前弓隨之張開,后弓隨主弓之弦一同拉緊。
由于拉力實在太大,絞軸轉(zhuǎn)動緩慢,還有咯咯作響的聲音。
費了一番功夫,把弦拉到了弩牙上。
一名士兵把箭矢放在箭槽上。
三弓床弩的箭很大,幾乎有長矛矛桿那么大。
一切準備就緒。
“嗖”的一聲,箭矢快速射出,向前方飛去,在很遠的地方落下。
大家能看到,箭矢落下的距離,在三百五十至四百丈之間。
子嬰點頭道:“不錯,床弩合格了。”
接著要試射的是寒鴉箭。
有士兵把箭矢放入鐵斗內(nèi)的每個小孔,士兵絞動絞軸。
寒鴉箭發(fā)射原理,跟三弓床弩差不多,區(qū)別是在原本箭槽上,改為安裝鐵斗和導軌,鐵斗底部連接著導軌,箭槽前方增加了阻板。
一切準備就緒,鐵斗被巨大的彈力彈射而出,速度極快,當鐵斗遇上阻板后,使箭筒瞬間減速為零,勢能完全轉(zhuǎn)化為動能使箭矢射出。
三十支箭矢破空飛出,落下的位置,跟性能要求差不多,距離約為一百二十丈。
寒鴉箭的原理在于,床弩巨大彈射力、導軌固定鐵斗使其不偏離方向、阻板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寒鴉箭射程雖然只是比踏弩略遠,但射出的箭矢足夠多,殺傷力是非常明顯的。
試驗成功,子嬰、陳平、尉羽都興奮著。
子嬰下令,對三弓床弩、寒鴉箭進行批量生產(chǎn)。
鋼制武器、馬鐙、馬掌、床弩、寒鴉箭都要批量生產(chǎn),府庫開支很大,尉羽要回去找人計算出,在財政承受能力范圍內(nèi)的生產(chǎn)計劃。
半個月后,馮幽蘭身體有反應了,太醫(yī)確認懷孕了。
——————————
陽春三月,皇帝鑾駕從咸陽南門而出,子嬰打算考察漢中郡,主要了解水利工程建設情況,以及對降兵的思想情況,順便再了解其它情況。
自打穿越到這個時空,子嬰一直都待在關內(nèi),這次要出關了。
郎中令韓談,太史令司馬匯跟隨圣駕。
鑾駕出大散關,走陳倉道。
關中南下漢中的道路,還有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陳倉道是這時期確認的官道,大散關就是為扼守陳倉道而建造。
陳倉道道路開闊,一路上都有車馬走過的痕跡。
漢中、巴蜀的糧食運輸、人員往來,大多走陳倉道。
經(jīng)過一段時間行程,鑾駕終于進入漢中平原。
引流褒水的水渠,位于漢中郡西北部,進入漢中平原后,離修渠之地不遠了。
褒水上游東側(cè),某處大空地。
杜真、史祿、曾陶各率領下轄的官員在這里迎接圣駕。
皇帝前來漢中,這是大事情,漢中郡郡守司馬禾帶著主要官員提前來到這里,一同迎接圣駕。
在朗衛(wèi)拱衛(wèi)下,鑾駕在這里停下,皇帝下得鑾駕。
“吾皇萬歲!”
眾人齊齊拜見。
嬴子嬰環(huán)顧眾人,又再望著遠處正在修建中的水渠,他要先到工地看看。
“皇帝陛下駕到!”
所有降兵都停下手來,放下手中工具,行禮拜見。
降兵們做夢也想不到,居然能見著秦國皇帝。
這半年來,降兵們不知多少次聽訓導部吏員說,皇帝是如何如何英明,皇帝有一顆仁德之心,不僅心系百姓,對秦國百姓很好,也對降兵們很是關心,怕降兵們吃不飽、穿不暖、有病不能醫(yī)治。
吏員可不是純粹吹噓,降兵們的確過得不差。
在潛移默化之下,越來越多降兵覺得,或許秦國皇帝真的是明君,或許秦國真不是暴秦。
現(xiàn)在,終于見到皇帝了。
皇帝是如此年輕,如此英俊。
盡管如此,仍然還有小部分降兵,目光中充滿了敵意。
皇帝做做手勢,郎官讓降兵們繼續(xù)原本勞作。
嬴子嬰在干渠外行走,邊走邊觀察,降兵們挖土墾土、修整水渠底部和兩面渠壁、搬運泥土等各有分工,由士兵和少府吏員共同監(jiān)督。
水渠具體如何施工,有吏員們指導。
目前,水渠已經(jīng)挖得足夠深、足夠?qū)捔恕?
總體來說,沒有偷懶懈怠的。
降兵們精神面貌還算好,看不到面黃肌瘦的人。
史祿、司馬禾、杜真、曾陶一直跟隨著皇帝。
史祿道:“陛下,這段再需五天便可完成,臣會安排好下一段工事地點、降兵人員調(diào)配。”
杜真道:“陛下,現(xiàn)在降兵還算安分。在剛開始時,還有人想逃跑,先后處決了五個逃兵,后來,所有人都老實了。”
子嬰要對各種情況逐一了解。
駐軍、水工、訓導部,都有自身固定工作地、資料檔案存放地,也就是現(xiàn)代的“辦公室”。
子嬰首先來到史祿的“辦公室”。
進入室內(nèi),可以看到,屋內(nèi)墻壁上掛著一副地圖。
在屋內(nèi)一側(cè),還有兩個書架,書架上放著許多本子。
子嬰走到地圖前打量起來,這是一幅施工總圖。
這條灌溉水渠完工后,將會是秦國第四大水渠,僅次于都江堰、鄭國渠、零渠,已取名為褒水渠。
地圖很大,幾乎有整面墻壁那么大。
地圖中所畫,包括到了從西北到東南延伸的干渠,在干渠的南邊和北邊,每隔一段距離都有支渠(由干渠分流出去的水渠),每條支渠又會再分出若干斗渠(由支渠分流出去的水渠)。
地圖中會標記出水渠流經(jīng)之地的縣、鄉(xiāng)。
子嬰向史祿詳細了解褒水渠的情況,先由史祿說出總體概況,子嬰再詳細詢問。
干渠流向,支渠、斗渠數(shù)量與流經(jīng)地,都要經(jīng)過科學測算、規(guī)劃,這取決于褒水水流總量。
褒水渠將會引流出褒水水流總量的一半,先測算出這一半水流量大概能灌溉多少農(nóng)田,干渠流經(jīng)之處的南北一帶有多少農(nóng)田,以此決定干渠該修建多長。
確定干渠長度后,如何確保干渠南北一帶的農(nóng)田,都能夠得到充分灌溉,這需要測算相隔多遠需要一條支渠、以及支渠所需水流量。
每條支渠流經(jīng)地一帶,又需要多少斗渠分流。
干渠、支渠、斗渠的長度、寬度、深度,讓水往下流的坡度,同樣是需要周密測算,科學規(guī)劃。
目前,地圖上標注的施工地,是干渠的最上游。
大地圖只是總體概況,具體到每鄉(xiāng)、每村,還有相應的地圖。
子嬰再看著小地圖,只要是比較大的村子,都會規(guī)劃有斗渠。
史祿指出,斗渠下面再分出若干毛渠,由毛渠引水到農(nóng)田的集中區(qū)域或小村。在毛渠下面,又還會有最小一級的農(nóng)渠,由農(nóng)渠把水流到各個田塊。
褒水渠工程,史祿相當于總工程師,下面還有許多小工程師。
史祿前期對灌溉網(wǎng)絡的規(guī)劃,只是規(guī)劃到斗渠,不可能連最小級別的水渠都要由總工程師來規(guī)劃。
等各斗渠建成后,才會由下面的小工程師,做好毛渠和農(nóng)渠的規(guī)劃。
以上種種,如果不是專業(yè)人員,根本無法完成。
嬴政初期的鄭國渠,只有在鄭國的指導下才能完成。
史祿是秦國目前專業(yè)水平最高的水工了。
不僅僅是水平高,還很稱職,前年就已經(jīng)前期規(guī)劃工作。
要做好總體規(guī)劃,需要對許多地方實地考察,史祿為此足足花了好幾個月時間。
子嬰道:“史卿家做得很好,褒水渠建成后,朕給你嘉獎。”
他又再問及工程進度情況。
史祿表示,干渠最上游開鑿,原計劃需要七八個月,按照目前進度,六個月就可完成。
史祿再道:“陛下,臣以為降兵或許會懶惰,或許會不服從調(diào)度。有訓導部參與管治降兵,降兵們大多安分勞作,建造起來速度比預想要快。”
子嬰問道:“干事的時候,服徭役的民夫跟降兵相比如何?”
史祿道:“回稟陛下,再剛開始時,降兵不如民夫。后來,降兵越來越安分,越來越少人偷懶,這最近一個月,干事已經(jīng)不比民夫差了。能讓降兵安安分分,訓導部的人真有本事,臣佩服。”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中超|
汉源县|
阿巴嘎旗|
高尔夫|
红原县|
赣榆县|
昌吉市|
乌兰察布市|
龙南县|
忻州市|
株洲市|
锦州市|
云龙县|
海林市|
阳新县|
集安市|
神木县|
赣榆县|
和平县|
五峰|
安泽县|
南召县|
永清县|
雷波县|
醴陵市|
乌海市|
灵石县|
滦平县|
铜陵市|
金华市|
安远县|
柏乡县|
大同县|
万全县|
车险|
易门县|
余庆县|
郯城县|
东乡|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