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共同進退-《大秦五百年》
第(1/3)頁
楚國,彭城。
范增為了對付秦國,殫精竭慮,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把某個有能力又信得過的人叫來。
那人來了之后,范增把事情說一遍。
那人吃了一驚,范增要他前往秦國做間諜。
去到秦國后,說是得知秦國求賢令后,前來投奔秦國,必要時,可以找陳平舉薦。
范增許諾,事成之后,重重有賞。
——————————
武涉離開大梁,往西前往韓國新鄭。
項羽給他的任務是,按順序分別前往魏國、韓國、趙國。
大梁在現(xiàn)代稱為開封,新鄭位于現(xiàn)代鄭州,兩者距離不遠。
數(shù)天后,武涉抵達新鄭。
韓成在朝會上公開接見武涉。
“楚國使臣武涉拜見韓王!”
“不知楚王遣貴使前來有何要事?”
接著,武涉當眾把在魏豹面前的那套說辭說出來。
項羽居然如此,在場的人都震驚了。
武涉道:“楚王乃天下共主,登基為帝理所當然。魏王明事理,已明確臣服楚國。”
韓成沒有回應,看向張良。
張良對武涉道:“此事甚大,韓國還需仔細商議才能答復,煩請貴使到偏殿歇息。”
武涉離開后,張良再讓其他大臣離開,只有韓王信留下。
韓王信一副憤憤不平之色,說道:“項羽欺人太甚,大王不能答應?!?
韓成一副苦瓜臉,說道:“若不答應,惹惱了項羽,如何是好?若項羽派兵來攻,韓軍可能抵擋?”
話說到后面,他看向張良,還得由張良說了算。
只聽項羽道:“若只有韓國獨自面對楚國,自然難以抵擋。若趙國、齊國加起來,便不懼項羽。臣認為,得先看看趙國、齊國之意。若兩國向項羽稱臣,韓國也只能如此;若兩國不答應,韓國也勿須答應。三國結(jié)為盟國,共同進退?!?
韓成和韓王信都覺得有理,同意這么辦。
張良立即派人分別趕往趙國、齊國,爭取比項羽的人早一步趕到,說出項羽意圖,再講明韓國的立場,講明韓國不希望屈服于項羽,但如果兩國皆選擇臣服于項羽,韓國只能如此。
第二天,張良親自見武涉,對他說韓國一時難以做出決定,貴使可先回去,以免耽誤其它事情。講明韓國會在楚王正式登基前做出答復。
這是先拖延時間,等得知趙國、齊國決定后定奪。
武涉無奈,只得明確說明,要是跟楚國對抗,死路一條。
——————————
掌握煉鋼技術(shù),提升冶煉水平,需要長期的研究、大量的試驗,這是技術(shù)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能一蹴而就,子嬰急不來,只能等待。
而連弩不一樣,制造連弩,并不是對現(xiàn)有技術(shù)進行重大改進,制作連弩所需要的各個零部件,以現(xiàn)有技術(shù)水平是沒問題的。
重點在于設計方面,在于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
這天,子嬰接到報告,連弩已制作出來了。
子嬰快速來到兵工廠,要檢驗連弩做得如何。
距離上次來這里,相隔九天時間。
兵工廠內(nèi)某處,這里有塊空地,是專門為檢驗弓弩性能所建造,空地面積較大,以滿足對不同弩箭的試驗要求
此時,常駱正在拿著連弩,對著遠處的箭靶連續(xù)發(fā)射。
朱俊就在他旁邊,觀察著另外一把連弩。
見大王前來,兩人忙停下來,一齊向君王作揖行禮。
常駱興奮道:“大王,微臣忙了九天,終于成功了!”
這里有一張桌子,桌面上放著兩把連弩和許多箭矢。
連弩的體積比單兵使用的單發(fā)弩機要大,子嬰雙手將其拿起來覺得很沉,幸好本身這副身體體質(zhì)不差,這兩年又堅持體育鍛煉,要不然就算能勉強將連弩拿起,亦堅持不了多久。
首次看著連弩成品,子嬰先仔細打量一番。
連弩的構(gòu)造,跟原本設想差不多,在打量過之后,要親自使用體驗一下。
首先是裝箭矢,子嬰將弩放回桌面,將箭匣蓋拉開,拿起桌面上的箭矢將其放入箭槽。
放入十支箭后,剛好將箭槽裝滿,再合上箭匣蓋,子嬰重新將連弩拿起,對準了遠處的靶子。
這里跟箭靶的距離,如果按照現(xiàn)代長度標準來算,約為五十米。
子嬰左手托著連弩機架,右手握著杠桿的握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丹凤县|
鹿泉市|
聂拉木县|
巴青县|
昆山市|
师宗县|
陕西省|
德兴市|
甘德县|
宜都市|
芷江|
牙克石市|
珠海市|
若尔盖县|
手机|
漠河县|
蒙阴县|
吴川市|
平潭县|
钟祥市|
珲春市|
新化县|
山丹县|
商都县|
淄博市|
东乡|
南涧|
灵丘县|
石景山区|
旅游|
罗江县|
金堂县|
石狮市|
曲麻莱县|
屯门区|
夏津县|
赤峰市|
资中县|
阳高县|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