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秦王向西-《大秦五百年》
第(2/3)頁
狹義上的隴山,現(xiàn)代稱為關(guān)山或小隴山,是大隴山南部的支脈。
在小隴山山與山之間、山腳下,有著大量的草場,草場廣闊,牧草
茂盛,再加上這里高寒氣候,是絕佳的養(yǎng)馬地。
這天,子嬰進入了汧縣,前往秦國境內(nèi)最大的草原,在現(xiàn)代稱之為關(guān)山草原。
秦王下達命令,讓駱甲和李必在隴山一帶訓練騎兵,初定員額為五萬人,長遠目標為十萬人。
十萬騎兵,需要二十萬匹合格的戰(zhàn)馬,秦國開始了宏大的養(yǎng)馬計劃。
草原某地,駱甲在忙碌著。
“嗖!”
箭支射出,射向十數(shù)丈外的草人。
秦軍騎兵們在這里苦練著騎射技能。
“你不行,連續(xù)數(shù)次都射不準!”
“你還過得去,但還不夠準!”
騎兵們一個個射出手中箭支,駱甲在監(jiān)督著,從中做出評判,要是表現(xiàn)不好的要挨批。
“大王駕到!大王駕到!”
朗衛(wèi)的快馬向這里奔來,提前一步做出通知。
大王來了!駱甲和士卒們都興奮起來。
駱甲大聲道:“大王來看望我們了,排好隊伍!”
不久后,官兵們看到,秦王車駕在朗衛(wèi)的拱衛(wèi)下向這邊而來。
“拜見大王!”
王駕抵達后,官兵們齊齊行軍禮。
王駕停下,子嬰從車上下來。
駱甲快步向前,恭敬作揖道:“末將拜見我王!”
子嬰看著這個一年多未見的臣子,駱甲比以前黝黑了一些,看上去精神狀態(tài)更好。
子嬰問道:“騎兵練得如何?”
駱甲道::“稟大王,按照計劃,每年新操練一萬五千騎兵,末將到隴山以來,共操練有兩萬騎兵。”
子嬰點點頭,以肯定他的成績,說道:“寡人需要十萬騎兵,有勞駱卿和李必了。”
隨即,他再觀察四周,放眼望去,坡緩谷闊,山頂渾圓,山脊起伏。
這里,是山與山之間的草地。
子嬰再觀察著騎兵士卒們,每個士兵挺直腰桿站著,右手牽著馬韁,個個都精氣神十足。
這些士兵跟普通兵種不一樣,自從被挑選為騎兵后,就一直都在軍中訓練。
秦軍騎兵,并不是從軍后直接是騎兵,而是從步卒中挑選出來。
十六七歲的男丁,在參加完冬訓后,從中挑選出一部分成為騎兵。
十八歲至三十歲步卒中,也會挑選出一部分成為騎兵。
其中,擁有一級爵位“公士”或二級爵位“上造”的,作為優(yōu)先考慮。
在兩萬騎兵中,約兩成有爵位,他們或是自己立軍功封爵,或是子承父爵。
因為一直在軍中訓練,無法在家里種地,挑選有爵位的人成為騎兵,本身可以領(lǐng)取俸祿。
秦漢時一石為現(xiàn)代六十斤,公士爵位歲俸五十石,相當于一年領(lǐng)取三千斤糧食,上造爵位歲俸比公士多一倍。
有歲俸領(lǐng)取養(yǎng)活家人,士兵一直從軍,即使家人少種地亦影響不大。
至于那些無爵位的,家中農(nóng)忙時,官府重點安排人員幫忙。
除此之外,朝廷另外再給予這些無爵位士兵每人一年二十石糧食的補助,發(fā)放給家人,讓士兵們無后顧之憂。
朝廷特別講明,這是補助,不是俸祿。
北方游牧民族在馬背上長大,從小訓練騎術(shù),這種成長方式,不是農(nóng)耕民族能比擬。
如果秦軍騎兵只是在冬天時訓練,其它時間在家種地,難以在幾年內(nèi)成為弓馬嫻熟的精銳騎兵,必須要日積月累,訓練好幾年才能做到。
為了打造這批騎兵,子嬰特別給予沒有爵位的騎兵士兵發(fā)放補助,這會增加朝廷負擔。所幸的是,秦國糧食產(chǎn)量高,還能負擔得來。
這批騎兵有五百人,由一名五百主管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隆昌县|
上犹县|
东阳市|
得荣县|
尼木县|
栖霞市|
营口市|
峡江县|
宜兰市|
广德县|
永寿县|
江西省|
甘孜|
凤台县|
平远县|
酒泉市|
门源|
阿荣旗|
沂源县|
临洮县|
宾川县|
临泽县|
南和县|
桐庐县|
元氏县|
积石山|
手游|
车险|
芷江|
新晃|
贵港市|
淮南市|
喀喇|
定兴县|
竹山县|
新沂市|
洱源县|
香河县|
富源县|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