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7章 想象力-《大秦五百年》


    第(1/3)頁

    在漢武帝時期,漢軍要深入北方草原打擊匈奴,最大問題是容易迷路,一旦有了指南針,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造紙術、印刷術,是可以近期發(fā)明出來的。

    不僅僅是節(jié)省制造成本,更是節(jié)省存放空間。

    在咸陽王宮、各級官署衙門,需要大量的空間存放相關檔案資料。

    子嬰又再沉思起來,思忖著還可發(fā)明什么物品,或改善什么技術。

    越來越多的物品和技術,在子嬰腦海中浮現(xiàn)。

    腳踏三錠紡車、諸葛連弩、三弓床弩、寒鴉箭、煉鋼術等等,還有更多更多,可以在這時期發(fā)明出來。

    子嬰作為一國之君,要進行各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總不可能赤膊上陣,天天指揮、監(jiān)督工匠,最好有信得過的臣子協(xié)助管理,再挑選出合適的工匠、合適地點進行研究實驗。

    這方面,最好還是跟尉繚商議。

    接下來,子嬰在布帛上畫著圖案。

    第二天,子嬰召尉繚前來。

    尉繚首先匯報了秋收情況。

    今年秋收順利,沒有發(fā)生耽誤莊稼收割的現(xiàn)象,預計收成不低于去年同期。

    “丞相請看!”

    案桌上放著三塊布帛,每塊都有一個圖案。

    第一塊布帛上畫著的是曲轅犁。

    當尉繚看到第一塊布帛時,立即被吸引住了,拿起布帛仔細看了又看,神情中流露出驚訝、歡喜之色。

    “妙啊!妙啊!”尉繚贊不絕口。

    現(xiàn)在的耕犁,犁轅是直的。

    而圖畫出來的耕梨,犁轅是彎曲的,轅頭大不相同。

    “此耕梨,為名‘曲轅犁’。犁轅改為彎曲,長度縮短,轅頭這里安裝的是可自由轉動犁盤,這樣不僅讓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于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便于調節(jié)翻耕深淺,節(jié)省勞力,提高耕作速度。”

    子嬰在詳細解說著。

    此時的尉繚,激動萬分,說道:“真是妙!此‘曲轅犁’,是大王所想出來的?”

    原本的耕梨,犁轅是直的,耕作不僅更費力,又難以調節(jié)要翻土的深淺,轉彎不方便,操作不靈活。

    有了這種大王所說的“曲轅犁”,明顯節(jié)省了人力和畜力,讓農戶們更快做完原本事情,騰出時間干其它事。

    原本的直轅犁,一直伴隨著古代農耕民族,直到唐代才改進成曲轅犁。

    “正是我想出來,現(xiàn)在的耕梨犁轅是直的,稱作‘直轅犁’。”

    曲轅犁、直轅犁,很好,名如其實。

    “天才!大王真乃天才也!”

    尉繚開懷一笑,豎起大拇指夸贊著,很少有這么興奮過。

    大王居然有如此想象力,接連發(fā)明椅子、象棋、餃子、曲轅犁,還發(fā)明了許多新詞語,是古往今來難得的天才。

    “丞相再看看這兩種!”

    第二塊和第三塊布帛上,畫著的是龍骨水車、水轉筒車。

    尉繚一看圖畫,就能大體上知曉這兩種物品的妙用。

    此時此刻,他心中的驚駭、激動,不知怎么來形容,大王乃超級天才也!

    “此物乃龍骨水車,可……”

    子嬰在詳細講解著。

    龍骨水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

    龍骨葉板用作鏈條,臥于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

    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

    如此連續(xù)循環(huán),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xù)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既可灌溉農田,若遇水災時可用于排澇。

    龍骨水車,是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一的畢嵐發(fā)明,三國時期的馬鈞加以完善。

    “此物取名為‘水轉筒車’……”

    子嬰指著第三幅圖案詳細解釋著。

    所謂水轉筒車,是利用水流沖擊水輪轉動的農業(yè)灌溉機械。

    筒車一般要安裝在有流水的河邊上,且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動水輪不停轉動,從而將地槽里的水通過水輪上的木筒或竹筒提升到高處,最終流進農田進行灌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镶黄旗| 罗山县| 扎兰屯市| 北安市| 佛学| 龙陵县| 无为县| 肇源县| 稷山县| 信丰县| 怀集县| 石屏县| 黔西县| 屏山县| 大渡口区| 景德镇市| 长兴县| 乌海市| 新化县| 永顺县| 泰州市| 澎湖县| 南召县| 峨眉山市| 沙洋县| 沧州市| 攀枝花市| 湘潭市| 林州市| 白朗县| 广灵县| 乌鲁木齐市| 贵德县| 神木县| 宜昌市| 洪湖市| 鄂托克旗| 曲靖市| 武夷山市|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