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精銳朗衛-《大秦五百年》
第(2/3)頁
楚兵要從凹槽沖入城墻并非易事,當凹槽最前面的秦兵倒下時,立即有秦兵補上位置。
不少楚兵沖到一半時,就被及時補上秦兵用長矛刺死。
函谷關一千八百米城墻上,約三百架云梯貼著城墻,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楚軍用密集的人海戰術發動猛攻,只要城墻有任何位置被突破,函谷關就岌岌可危了。
孟通、李必、桓斌等武將們,在函谷關上指揮著戰斗。
李必發現,這次攻城的楚兵,比上次又有所變化。
楚兵上半身仍然是只戴甲片,光著雙臂。雨天被雨淋,為了減少一副重量,不穿甲片里面的衣服,這是正常措施。
而在雨天情況下,腳底有可能打滑,云梯頂部的木板特意弄得比較粗糙,減少打滑概率。
而剛從背后梯子爬上云梯頂部的楚兵,手中是沒有武器的,是爬上來之后,再接過從下面遞上來的武器。
李必又再仔細觀察,終于發現,云梯內部分為四層,是每層士兵逐個把武器傳遞上去的,當楚兵爬上云梯后,立即能接過武器投入作戰。
原來是這樣,看來項羽考慮得還挺周詳,梯子是濕的有可能打滑,要是往上爬的士兵要一只手拿著武器,爬著梯子不方便。
云梯內部專門有士兵專門負責遞武器,分工搭配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是史無前例的攻城戰,在一千八百米長的戰線上,雙方激烈搏殺,喊殺聲震天,場面浩大而又慘烈。
楚軍的監軍就在攻城部隊后方,誰敢后退就殺無赦。
對于楚兵們來說,唯有全力死拼,奪取函谷關獲得封賞和功名。
為了活命、為了賞賜和功名,楚兵們拼了,士氣旺盛。
對于秦軍來說,要是函谷關被破,秦國就亡了。
為了保衛家園、為了軍功,秦兵們沒有退路,要死戰到底,士氣極為高漲。
即使在這樣的天氣下,作為守城一方的秦軍,依然有兩大優勢。
其一,是同時可投入的作戰士兵多于楚軍。
其二,受傷的秦軍可及時撤下療傷。
在大雨天氣下如果受傷,哪怕不是傷在要害,如果還被持續雨淋,傷口很有可能會發炎。這時期可沒有消炎藥,要是傷口發炎化膿,那可得死翹翹了。
現在處于夏天,受傷發炎的概率更大。
子嬰專門有命令,除非傷在最表皮,要不然受傷的士兵必須撤下療傷。函谷關有六七萬守軍,人員輪換完全沒問題。
參與攻城的楚兵們,即使受傷沒死,由于不能撤走療傷,就算當場不死,以后傷口發炎死亡的概率不小。
在函谷關中間的城墻,城樓就在這里,秦王大纛在城樓旁矗立著,站在城樓門口的子嬰,時刻關注著戰斗,在一千八百米長的戰線上,楚軍在這里的攻勢最為猛烈,集中在這里的楚兵亦最多。
子嬰可觀察出來,以他附近的攻城士兵最為不要命。
許多攀爬上云梯的楚兵,眼睛會望向他這邊。
子嬰可感受道,當有楚兵望向自己時,眼神中流露出一種渴望。
這是什么渴望呢?
子嬰想想,自己是大秦君主,要是哪個敵兵能殺了自己,項羽肯定有重賞。
想要取自己性命,可沒那么容易,子嬰要做項羽的掘墓人。
一千朗衛們拱衛著大王,他們只是負責大王安全,并不參與守城。一旦有敵軍沖入城墻,向大王這邊靠近,他們才會與之交戰。
王元、王威兩兄弟,一直都跟隨在側。
目睹如此情況,韓談道:“大王,可撤到城內,城內安全。”
他對軍事作戰層面不太懂,只是關心大王安危。
王元當即道:“楚軍攻勢正猛,大王留在這里可振奮軍心。”
子嬰道:“說得沒錯,將士們浴血奮戰,函谷關不容有失,寡人應當留在這里,以振奮軍心士氣。”
對于楚軍來說,函谷關是要攻克的大目標。
而秦王嬴子嬰,則是目標中的目標。
在子嬰左右數十米內的城墻,是攻擊的重點。向這邊發動進攻的楚兵們最為不要命,秦軍同樣不要命,雙方在氣勢上不相上下。
王元再道:“大王,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楚軍正一鼓作氣攻城,只要我們能堅持到午時,楚軍士氣必定衰竭。”
可要堅持到午時也并非易事。
觀戰中的項羽,不斷催促著向秦王大纛那邊重點進攻。
楚兵前赴后繼地向子嬰這個方向進攻,一時間攻勢實在過于猛烈。
終于,有楚兵從凹槽處沖入城墻了。
軍功來了!附近秦兵立即興奮起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津市市|
三穗县|
叙永县|
平南县|
南通市|
宜兰县|
开封县|
同德县|
偃师市|
鹰潭市|
会泽县|
涟水县|
肃北|
临沭县|
巧家县|
牡丹江市|
天峻县|
克什克腾旗|
岳普湖县|
东乡县|
炎陵县|
拉孜县|
肇州县|
白山市|
揭西县|
山丹县|
五大连池市|
青阳县|
启东市|
高雄市|
班玛县|
宜宾市|
读书|
饶河县|
新昌县|
珲春市|
太湖县|
安图县|
明溪县|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