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地圖前方三米處,擺放著一張椅子、一章案桌。 椅子是子嬰早就命人制作,案桌同樣是重新制作,加高了高度,跟現(xiàn)代的辦公桌、電腦桌高度相當。 桌面上,放著若干簡牘,子嬰坐在椅子上,批閱著奏章。 原本的席子放在椅子上,用來做坐墊,坐起來軟綿綿的舒服。 象征著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傳國玉璽,擺放在案桌的左上方,方便子嬰隨時蓋章。 案桌前地面上,有兩個木框,木框上放著一卷卷簡牘,這是要由秦王批閱的奏章。 如果簡牘改為用紙張,所占空間會大為縮小,在沒有造紙術前,的確是十分麻煩。 昨天在城外時,子嬰吩咐尉繚,今天用過早膳后入宮到書房議事。 在書房外,由朗衛(wèi)守衛(wèi)著。 作為郎中丞的韓談同樣在門外,有事隨時入內(nèi)。 “丞相到……” 大約兩刻鐘后,門外內(nèi)侍的聲音傳來。 子嬰宣尉繚覲見。 尉繚行禮后,在左側(cè)最上方的席子上跪坐。 他見子嬰屁股坐在一個“木架”上,案桌高度也高了不少。 尉繚大感奇怪,這是何物?大王為何要這樣? 看著尉繚驚訝的神情,子嬰解釋道:“丞相有所不知,數(shù)年前,我的膝蓋就有些酸軟,尤其是坐下時更明顯。只好想出這種可用屁股坐著之物,取名為‘椅子’。” 華夏乃禮儀之邦,席地而坐是就坐方式,在正式場合,還得講究坐姿,要是突然間坐在椅子上,或許會讓人覺得秦王沒禮貌,對人不尊重。 子嬰實在討厭席地而坐,想出這個借口。 果然,尉繚關心道:“望我王保重身子,可讓太醫(yī)瞧瞧可否治好。” 隨即,他欣賞起那椅子來,夸贊道:“大王想法真妙啊!這椅子不錯。” 古代正常人可席地而坐,要是腿部殘疾或遭受臏刑的人,那就沒辦法這樣坐下來了,一般是用屁股直接坐在席子上。 有了椅子,可讓腿部不便的人坐在椅子上。 接下來,君臣二人談到政事。 在子嬰坐鎮(zhèn)函谷關的兩個多月里,在函谷關書房閱覽和批閱許多奏章,那只是對事情知曉個大概,他要找尉繚了解更詳細情況。 就算他不找尉繚,尉繚亦要找他詳談政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