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8章 崤函通道-《大秦五百年》


    第(3/3)頁

    項羽點頭道:“亞父言之有理。”

    隨后,他發出相應的命令。

    ————————

    崤函通道,是連接關中和中原的最重要通道。

    子嬰和三千騎兵們,沿著崤函通道一路向東。

    崤函通道北臨黃河,南依巍巍崤山,因其沿線主要穿行于崤山之中,并在關鍵節點上設有函谷關,故稱為崤函通道。

    在路途上,子嬰多次見到了黃河。現代的時候就記載著,戰國時期黃河水位比現代時高很多,現在親眼所見,親身經歷,果然如此。

    自西漢以后,黃河水位開始逐漸下降。到東漢時期,黃河逐漸裸露出河灘,稠桑原北面的黃河灘逐漸可通行車馬,從而繞過函谷關,函谷關逐漸失去了它的戰略價值。在東漢末期,東漢朝廷在函谷關西邊建造潼關,取代函谷關的地位。

    初四中午,隊伍抵達了稠桑原,函谷關就在前方了。

    函谷關之險,險就險在它是一個“塬”字,它是稠桑原上的一條裂縫。

    這個稠桑原北側緊靠黃河,峭壁絕立,南側連接秦嶺,塬上松柏密布,桑林叢生,根本無法通行。只有在塬中央,有一條雨水長期沖刷而成的裂縫,可以穿塬而過。

    這條裂縫叫做函谷道,在裂縫東側入口處建立一座關城,用來扼守函谷道。

    函谷道長約十五公里,寬度最大時只有十米,最狹窄處僅有兩三米寬,正可謂“車不分規,馬不并鞍”,函谷關之命正因關口深險如函而得名。

    從這里到函谷關,道路夾窄很多。

    子嬰命人先趕往函谷關,通知守將孟通準備迎接。

    休息一刻鐘后,三千騎兵、六千匹戰馬,分成長長的隊伍,放慢速度行進,只是比步行速度略快而已。

    一路上,子嬰再仔細觀察著函谷道,時而仰望上空,谷深五十至七十米,兩側坡度四十至八十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嶇狹窄,空谷幽深,如入函中置身于其中,如入函中,關道兩側,絕壁陡起,峰巖林立,地勢險惡,地貌森然。

    走到最夾窄處時,騎兵和戰馬,只能逐個通過。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墨脱县| 衡阳市| 桦甸市| 大关县| 靖江市| 兴山县| 拜泉县| 镇坪县| 昔阳县| 凤阳县| 万年县| 芦山县| 张北县| 汾西县| 淮滨县| 卢龙县| 平潭县| 呼伦贝尔市| 介休市| 专栏| 桓仁| 敦煌市| 新和县| 丰台区| 定兴县| 台南市| 彭阳县| 姚安县| 武汉市| 康马县| 定安县| 宿州市| 贡山| 格尔木市| 白银市| 民勤县| 十堰市| 阳泉市| 凤山县|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