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9章 率軍出征-《大秦五百年》


    第(2/3)頁

    子嬰要火速趕往武關,決定只帶騎兵,把咸陽的三千騎兵全部召集起來。

    咸陽宮內,子嬰換上戎裝,出來宮門,程開、周允、王元、王威已在此等候。

    這里有一匹駿馬,是秦王的坐騎。

    此馬遍體黃毛,長得高大結實,名為黃驃馬。

    在這時期,還沒有發明馬鐙,馬鞍是用皮革制成,中間有一層填充物的軟墊馬鞍,周邊用很細的皮線縫制好,這種鞍墊不用時可以折疊起來,用時把它展開放在馬背的兩側。

    這種馬鞍并非后來的高橋馬鞍,而是采取“低鞍”式,

    幸好子嬰有這個身體原主人的記憶,要不然連騎馬都不會。

    子嬰站在黃驃馬左側,雙手支撐在馬背上,用力一躍,右腿一跨,穩穩坐在馬背上,右手抓住韁繩,雙腿夾緊馬身。

    “出發!”

    在衛尉兵士拱衛下,秦王隊伍向南門方向前行。

    不多時,子嬰來到咸陽南門,將士和官員們已等候多時了。

    子嬰看著那萬余兵士們,弓弩兵、車兵、步兵、騎兵皆備。

    其中,騎兵士卒頭戴圓形小帽,身穿交領右衽,雙襟交掩于胸前的上衣,左壓右,左側的襟邊垂直于胸的右側,衣長齊膝,袖長達于手腕,窄袖口,腰束革帶,領、襟、袖口都鑲著彩色緣邊,士兵下穿緊口連襠長褲,足登短靴,總體來說,衣著跟胡服比較接近。

    要說跟胡服區別,胡服沒有配甲衣,騎兵們則是甲衣與衣服糅和在一起。

    甲衣保護身體,士兵們肩無披膊裝束,手無護甲遮掩,既保留了行動靈活,又具備了安全性能。

    每個騎兵側邊,都還有一匹無人乘坐的戰馬,馬背上馱負著少量的物資用具。

    一名騎兵兩匹馬,是標準的配置。

    由于這段時代還沒有馬鐙,騎兵必須雙腿加緊馬身,無法借力,要時刻保持身體平衡,難以再有余力手持冷兵器近距離作戰。

    所以,這時候的騎兵,并不像馬鐙出現后那么強大的戰斗力、沖擊力,只能作為步兵的輔助,難以對步兵發動沖鋒,在沒有馬鐙情況下,要是騎兵手持近戰兵器跟步兵作戰,并無明顯優勢。

    最大優勢在于機動性,可襲擾敵軍,可遠距離射箭,可配合步兵協同作戰。

    這時期秦國騎兵,是以弓騎兵為主。

    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后,趙軍騎射在諸國中最強,秦軍在這方面并不遜色多少。

    秦軍騎兵們,左邊腰間插著銅劍,右邊腰上掛著弓,后背掛著箭囊,箭囊里裝滿了箭支。

    騎兵中為首之人,年約三旬,體型魁梧,雙目炯炯有神。

    他策馬向前幾步,拱手道:“臣駱甲,率騎兵恭候我王!”

    駱甲聲音宏亮,神態恭敬。

    子嬰在登基即位當天,就專門抽時間,大體上翻閱過秦國主要軍官檔案,駱甲和李必皆屬于騎兵,都是都尉級別。

    在原本歷史上,兩人在秦亡后歸順劉邦,劉邦組建騎兵時,灌嬰為主將,駱甲李必為左右校尉,輔佐灌嬰。

    子嬰面向士卒和官員們,朗聲說道:“大秦危難,然我大秦君臣一心、將士一心,大秦定不會亡。今日,寡人親率將士們出征,共御外敵。大秦必勝!”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省| 霞浦县| 始兴县| 逊克县| 阳春市| 金昌市| 哈密市| 喀喇| 屯门区| 巴楚县| 四川省| 阳山县| 石林| 黔东| 泸西县| 沙雅县| 淮滨县| 大兴区| 北碚区| 郯城县| 托克逊县| 封开县| 通化县| 特克斯县| 通山县| 鄯善县| 社旗县| 连城县| 镇康县| 普陀区| 广安市| 闸北区| 商丘市| 正安县| 高碑店市| 黎川县| 新晃| 金山区| 全州县| 青龙|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