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細胞學說里,關于“細胞是由‘原已生存’的細胞分裂而來”這一條,至今仍沒有找到推翻它的理據與證據。 所有的細胞,只能通過“細胞分裂”的方式,才能“誕生”出來。 Why? “說明了細胞是獨立的生物體!它有它的來歷。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來歷,都歸功于地球上第一個細胞的出現。” 藤原不娶看著唐起,十分默契地笑了起來,繼續說道: “根據我的研究,細胞有屬于自己的DNA。細胞有屬于自己的生命,它是獨立的生物體。所以,我們人體只是獨立細胞體拼湊起來的集合體。” 藤原不娶的結論,讓隊員們震驚。 從結構學上看,這個結論是對的。隊員們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他們之所以震驚,是因為藤原不娶的視角獨特,極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對生命的新詮釋。 ……我們人體只是獨立細胞體拼湊起來的集合體? 唐起愣了一下,開始抓著他的下巴,陷入了沉思當中…… 這跟我之前提到的“站在物理角度去看人體,是一堆粒子在四大基本力作用下聚合出來的物理現象”,極為類似啊! 想到這個藤原不娶,要是能從細胞學上證明他的觀點……唐起對他的生命量子態的研究,會更加信心大增! “我們的細胞從人體結構上講,是一個細胞集群不假,但這背后是DNA這個大分子在充當總司令,統一并指揮了這個集群。否則,人體細胞就是一盤散沙,凝聚不起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體出來。” 拉希德強調道。 “DNA只是基因儲存器,怎么能指揮細胞集群?在我看來,細胞才是生命體的主人,是它在與環境長期的斗爭中,記錄了基因,儲存了DNA。說到底,DNA其實就是它的一個記事本,一本日記而已。” 藤原不娶繼續辯駁道: “地球誕生了第一個細胞,是這個細胞在與環境斗爭中,適應、進化,并將這一切記錄成生命日記,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所謂的DNA。你們可以看到,所有的生物細胞在大體上都是相近的,相似的,無論是從結構上、功能上。這是因為它們都是同一個細胞分裂出來的,是它們進入不同的環境后,為了適應環境而進化成不同的結構,產生了不同的物種。” 唐起想起昨晚兩人促膝長談中,藤原不娶就曾提出這個看法,“生物基因組更像是生物體寫下來的生命日記”,還說DNA “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說明書”,不要過分相信和崇拜基因專家們的解讀。 當時唐起沒有去問藤原不娶,為什么會有這種看法,依據又是什么? 現在聽到藤原不娶又搬出這“生命日記”的說法,于是忍不住問他道: “何以見得DNA就是細胞記錄下來的一本日記呢?” 扎克、干石,包括韋卡龍,以及哈雷姆、翻譯助手,無不迷惑地聳聳肩,然后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