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劉老尚書-《奮斗在大明》
第(2/3)頁
故而也沒有想過怎么設計,無非是一個大院子,將房子建立起來。好讓這些老人孩子,有一個安生地方可以居住。這樣一來,是花不了多少錢的。
周夢臣說道:“多了。那就多造一些東西。”周夢臣帶著一股突擊花錢的怨氣,決定重新設計新的養濟院。
不提周夢臣想怎么想翻修養濟院。單單說,李云珍心中似乎好像揣著一個兔子一般,一路上,走路時快時慢。似乎隨著她的心情變化而變化。當想什么好事情的時候,滿臉通紅,腳步輕快。小環都追不上她。當想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就腳步沉重,似乎腳上帶著千斤枷鎖,幾乎一步,也不向前走了。似乎要小環推著他走。
不管李云珍怎么走,終究要回家的。
李云珍抬頭看著這里,心中暗道:“如何才能想辦法溜出去啊?”一時間,李云珍也想不到什么辦法。
只是她回到家中,頓時覺得家中的氣氛有些不大對。整個家里有一種壓抑莊重的氣氛。
李云珍不敢多問。
直到吃飯的時候,才發現父親與二哥都沒有來吃飯。
李云珍小心翼翼的問道:“大哥,爹與二哥怎么沒有來吃飯?”
李大郎說道:“今天醫館之中來了一個重要的病人,病情也十分兇險,爹與二弟都去照顧了,這會兒沒有功夫吃飯。這幾日,你也安分一點,家里人沒有功夫管你,你也不要讓家里操心。”
李云珍聽了,心中頓時一喜,心中暗道:“真是天助我也。”她心中暗暗高興,努力收攏自己的表情,連忙問道:“什么重要的病人?”
李大郎說道:“是麻城劉尚書。”
李云珍聽了,心中一動,說道:“是劉老尚書?他老人家病情怎么樣了?我記得爹爹說過,劉尚書自己就是名醫,怎么來咱們了?”
李云珍并不是太關注政治的。如果是別人,李云珍估計不知道,但是劉老尚書就不一樣了。
前文說過,李家是黃州人,而劉老尚書也是黃州人,算是同鄉。而劉老尚書本身就是不為良相,就為良醫的代表。而李家更是武昌名醫,都是一個圈子里面的,李聞言對劉老尚書佩服之極。
故而在家中常常的提起。
李云珍自然記得。
李大郎嘆息一聲,說道:“醫不自醫。而且劉老尚書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很明白,他本不想來武昌醫治,這一次不過是拗不過兒女而已。我也看過,劉老尚書的脈象----”
李云珍立即問道:“怎么樣?”
李大郎輕輕搖搖頭說道:“劉老尚書年輕的時候,操勞太過,做事不顧惜身體。早已落下病根了,如果不是劉老尚書自己養生有道,三年前退下來,好生休養,恐怕沒有而今這三年,看似身體不錯,但實際上,油盡燈枯,年關難過啊。”
李云珍聽了,心中的歡喜之意,也都散盡了。
年關難過,也就是未必能過得了今年冬天。
李云珍說道:“劉老尚書是一個好官,怎么就這樣?”
劉老尚書名叫劉天和,乃至黃州府現存官員之中,位置最高的一個,也是整個黃州府人的驕傲。李云珍從小聽劉老尚書的故事長大。
比如,劉老尚書為官之初,當時劉瑾用事,劉老尚書當時僅僅是一個御史,剛正不阿,得罪劉瑾,被下獄押送入京,陜西百姓萬余人攔道不行,陜西壯士十幾人一路護送,乃至于郭鎮等人,為鳴劉老尚書之冤。撞死階前。劉老尚書入詔獄,在詔獄之中,劉老尚書鎮定自若,還給獄卒看病。連詔獄上下,都敬佩萬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