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長老此刻就站在大殿外,看著大長老領著剩下的少年走出來,然后他的雙眼,就落在安寧的身上。 掌教師兄已經說了,安寧既然是來參加仙考的,青陽宗這邊就不能動手,最起碼在青陽宗不能動手。 還有些話掌教師兄沒說,但他知道,若是安寧通過仙考,成為青陽宗弟子,那么他就不能再對安寧下手,因為這是青陽宗的門規,數百年不變。 他知道第二關難不到安寧,但卻沒想到安寧能通過第三關。 他沒有求掌教師兄什么,讓他來負責末考也是掌教師兄提出來的,唯一的條件是,安寧如果通過,那么他今后都不能再找安寧尋仇。 這是掌教師兄的厲害之處,如果安寧連末考都過不了,就不可能讓桃源山那邊重視,死便死了,桃源山不可能為了這么一個人,再次找青陽宗的麻煩。讓他負責末考,便是這位掌教師兄對他這個師弟的交代。 如果在他手中,安寧還是通過了末考,就證明安寧身上確實有讓桃源山重視的天賦,一個能讓桃源山重視的人,青陽宗又怎么有理由拒絕? 且不論安寧未來的成就有多高,至少能讓青陽宗跟桃源山那邊結下一些香火情,弄不好青陽宗就會多出幾把安寧手中一樣的桃木劍,那么青陽宗在修行界的地位,也會隨著水漲船高。 這是宗門大義,是青陽宗能不能走出南州,走出南陽帝國的大好機會。 作為青陽宗的三長老,他有義務為青陽宗的前程考慮,但他還是過不了心里的那個坎,所以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讓安寧通過末考,不惜一切代價! 既是給自己那個兒子一個交代,也是給自己一個交代,因為這件事,已經嚴重影響到他的道心。 大長老看著自己這位師弟,欲言又止。 既然掌教師兄已經做了安排,那么這件事就輪不到他來插手,原本他還打算等安寧通過末考之后,將他帶入內宗修行,以這孩子在丹藥方面的天賦,日后必能讓青陽宗相對薄弱的丹道綻放異彩,只可惜。 他比誰都了解自己這位師弟的手段,也比誰都了解他的心性,所以這末考由他負責,安寧進入青陽宗的機會就幾乎為零,安寧若不能成為青陽宗弟子,自然得不到青陽宗門規的保護,一旦離開青陽山,唯有死路一條。 至于桃源山,真可能為了一個窮山僻壤出來的毛頭小子,大動干戈? 青陽宗之于桃源山,無異于溪流之于江海,若是桃源山真要出手,只需瞬息之間,就能讓整個青陽山消失于南州版圖,這一點,整個青陽宗不會有人懷疑。 但同樣的,一位皇帝可能會為了一句言語就跟另一個國家開戰,但絕不會為了一個乞丐擼起袖子跟另一個乞丐打架,這是一樣的道理。 天賦這種東西,說白了就是一種可能,一種期望,而類似于桃源山這樣的存在,根本就不需要這種可能。 至于安寧手中的桃木劍,或許青陽宗甚至整個修真界都當成寶貝,但在桃源山,為什么就不能是一種施舍? 這就是差距,天壤之別。 百余名前來參加仙考的少年已經被三長老帶走,而今年的末考,便是“問心”。 以劍問心,危險重重,卻是每一個修道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正所謂“過了問心關,方為同道人”。 這里的“道”,既是道路的道,也是道法的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