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隨后,林千鈞便返回了居所,開始翻閱《鑄劍寶錄》。 整本《鑄劍寶錄》都只是紅色品級的技能,而且算是劍道類技能,林千鈞快速的翻閱一遍,便全部都學會了。 這里面除了那些材料的記載知識之外,就只有關于如何使用劍力鑄造劍胚驅除雜質的技巧,以及賦靈的技巧。 前面兩者林千鈞都只是稍微看了看便沒有再深究。 唯獨這賦靈的技巧,林千鈞多看了兩眼。 這份技巧和林千鈞曾經(jīng)學過的《養(yǎng)劍術》,《育劍術》一樣,都是使用自身精氣神讓劍身誕生靈性。 區(qū)別在于,無論《養(yǎng)劍術》還是《育劍術》這都是慢慢蘊養(yǎng)寶劍,讓其自行誕生靈性,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唯有這賦靈技巧,是直接跳過中間的過程,催生出靈性。 換句話說,前者是自然進化,后者是拔苗助長。 孰優(yōu)孰劣很難說,但賦靈的通用性肯定比不上前兩者。 它需要極高的天賦才能學習。 首先必須自身精氣神足夠,這點毋庸置疑,精神不夠你根本無法完成對一把寶劍的賦靈。 還有就是要先天對劍的親和度夠高。 這是最難的一點。 嚴格意義上來說,萬物皆有靈。 而想要成為鑄劍師,就必須能感應到劍本身所蘊含的那一點微弱靈韻。 只要能感應到,就能用自身的精氣神精準的對這一點靈性進行培養(yǎng)。 這樣的效率,遠高于尋常精氣神蘊養(yǎng)的效率。 如果是按照《養(yǎng)劍術》那樣的蘊養(yǎng)方式,大概需要接近百年時間才能締造出一把蘊含完整靈性的寶劍。 而如果是用這賦靈之法,只要劍胚夠強大,鑄劍師精氣神夠強,半個月一個月就夠締造出一把蘊含強大靈性的寶劍。 在林千鈞看來,兩者算是各有優(yōu)劣。 《養(yǎng)劍術》在蘊養(yǎng)過程中,劍自身的品質也會發(fā)生改變,并不是只蘊養(yǎng)劍靈。 所以花費時間長很正常。 而賦靈技巧,是專精培養(yǎng)劍靈,所以才能快到這種程度。 不過這樣一來,鑄造劍胚的要求就會高許多了。 一般的材料可無法鑄造出好的寶劍出來。 至少也得百鍛精鐵的層次才行。 也就是青色極品的材料。 這樣的材料鑄造出的劍胚,一旦賦予靈性,便可成為藍色品質的寶劍了。 放在這個小劍界內(nèi),多少也能算精品了吧。 很快,時間來到第三日。 莊同詢問林千鈞對《鑄劍寶錄》內(nèi)的知識學習進度。 林千鈞直言自己已經(jīng)全部記下,就差實踐。 聽到這話,莊同本來是不怎么相信的。 但隨后他在詢問考教中卻不得不信了。 每一頁,每一個字,甚至就連《鑄劍寶錄》上他書寫的那些注解都記下來了。 “千鈞,你怎么做到的?”莊同驚疑不定的問道。 “回老師,學生自幼便在記憶上頗有天分,只要用心去記憶,便可過目不忘。”林千鈞回答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