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老師們能夠發表三篇國外期刊論文,物理系的科研能力委實不凡。 沈光林目的很單純,他想做一個“有用”的人。 他想要塑造不壞金身,想要提高社會地位和話事權,那就要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學術人”,肯定不能一直當個工具人混個第二作者。 或許,一路這樣走下去,將來做學閥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沈光林讀大學和研究生的時候研究最多的就是石墨烯,這是諾貝爾級別的成果,肯定不能一下子放出來。 而且做實驗也是要花錢的。 反正現在距離石墨烯被發現還有很多年的時間,這個成果的實現難度最低,應用前景卻最廣。 其實,現在國內科研的生態還很初級,十年運動造成的傷害很大,到現在還能夠堅持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已經很少了。 而這些科研工作者中能夠跟上國際進度的就更少了,從老師們寫的的論文里就能發現這一點。 這還是京城大學,要是其他科研院所估計更差。 大家大都是在追趕和學習國外的最新研究,要想有所創新,很難。 沈光林幫著他們修改論文其實就是在做創新,很多時候都夾雜了不少私貨,這也是為了提高中簽率,免得花錢打了水漂,破壞了自己神級翻譯的名頭。 甚至,沈老師做的還比較巧妙,他修改的論文,都會找老師探討論文中“論點正確”的發展方向,引導,引誘,說服老師們形成他們自己的觀點,這樣發表的論文就是他們自己的“成果”了。 所以,50塊錢沒那么容易賺的。 相比較而言,還是把論文發表在國內期刊上更簡單一些,甚至直接翻譯抄寫過來就行了。 “抄寫”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能夠抄寫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的,都已經是高端份子了,這就是所謂的“自力更生,填補國內空白。” 次一等的學者只能撿冷飯,燒土灶,把一流學者已經轉化的成果自己再重新轉化一下,這樣依然有市場,至少是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現在,大家的科研經費都非常缺少,因此,在這個年代大家的研究方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理論物理方面。 畢竟,大家都沒錢。 想做實驗研究沒錢簡直是不可能的。 一部掃描電鏡要多少錢?一臺分光鏡要多少錢?一部分析天平要多少錢?還是理論研究更實際一些。 做理論研究的話,只要能夠讀的懂這些國際期刊,就已經算是跟上國際研究進度了。 畢竟,他寫的我看懂了。 然后翻譯過來,自己添油加醋去發表一篇國內版論文,有事甚至只是翻譯一下,換個褲衩,這就算是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沈光林具有懂英語這種先天優勢,著實讓不少老研究員羨慕。 但沈老師是不屑于干這樣低級搬運工的事的,因為具有40年的超前眼光,無論再前言的科技,他也是能夠看得懂的,并且知道這些論文中的觀點正確與否。 其中,指責別人,挑出別人論文中的毛病也是一種擁有先進水平的體現。 沈光林自然沒有資金也沒有設備做重復實驗,但是他知道別人論文中的錯誤,而且還知道這種錯誤是怎么產生的,根據這些,他都能寫很多很多論文了。 想建立成就,就要從這里開始。 …… 沈光林就這樣一邊寫批判性質的論文,一邊生活,一邊搞收藏。 自從蘇有朋有了正當職業之后,幫沈光林收古董珍玩的人也開始走向了正規化專業化。 有沈老師指點,蘇有朋派出順子等小弟,用驢子騾子拉一車鍋碗瓢盆,到通縣,到廊坊,到雄安去換老物件舊家具。 能換就換,不能換就買。 果然,只要有錢,好東西就像流水一樣溜進來,珍珠瑪瑙,翡翠玉石,別管值錢不值錢,反正是以量取勝,數量多了這里面總有精品。 沈光林沒事做了就給自己的藏品分類,一件一件的擺放起來。 為此,地下室里面的空間全部做了貨架,地下室入口的門還專門修建了一座小房子,用來專門收藏各類小件,不分朝代,只管類別。 不止收藏順利進行,沈老師在班級里的教學工作也越發順風順水了。 大家也都知道了,沈老師業務能力極強,為人大方不小氣。 這不,班里早就說好了,清明節的時候大家伙一起出去踏青,沈老師要請所有人吃烤牛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