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官的、士紳造反,不可能,他們鬧騰不起來,誰跟他們干? 朝廷這邊喊著給老百姓分地,那當官的、士紳喊老百姓去造反,誰造反?你去啊? 海瑞心里就是算準了這一點,打土豪分田地這種事情沒有人不想干。當年海瑞在應天當巡撫的時候就這么干,誰又能把他怎么樣?干了徐階怎么樣了?干了別人又怎么樣了? 再說了,又不是要你的命,只是讓你拿出一些地來,也沒讓你全拿出來。 海瑞當初就是這么干的,事實證明也有效果。只不過這些人在朝堂上想辦法阻止了,海瑞最后沒能成功而已。 等到萬歷皇帝清洗了張居正,朝廷就徹底失控了。 軍方沒有了戚繼光軍隊的支持;東廠也沒有一個能打的太監;錦衣衛更廢了;文官這邊也沒有人幫你說話,你這樣皇帝還能干什么? 所以萬歷皇帝就被欺負了,沒有錢花派太監去收稅,太監是干收稅這個活的料子嗎? 他們除了橫征暴斂還會干什么? 他們有這個智慧嗎? 他們沒有。到了地方上被那些士紳一頓收拾,結果人被打死了,萬歷皇帝也要忍氣吞聲。 萬歷皇帝沒辦法,什么都沒有,能怎么辦? 朱翊鈞不想過那種日子,自然要想想辦法。 張居正這么改革的后果,朱翊鈞很清楚;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他也很清楚。 海瑞提出來的是最符合這個時代的解決辦法,可是朱翊鈞的眼光卻沒有釘在土地上。 百姓活不下去了,有了流民,那正好啊,我這邊正缺人。 老百姓都守在地上種地,故土難離,怎么讓他們活動起來?不活動起來怎么發展生產力?不發展生產力怎么改變大明的狀況? 看了這份奏疏以后,朱翊鈞又有了新的想法。 或許之前自己想的太過簡單了一些,海瑞有些話說的對,這是失了民心了。 光考慮利益,不考慮人心可不行。 正風氣、凈浮言,很重要。現在的大明,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民間,這個風氣都不正,人心已經壞了。 想要重塑人心,那就要真真正正的從人心下手,不能光盯著經濟利益和經濟建設。 人心和文化也很重要,一個國家的凝聚力都在人心和文化上,不能讓他敗壞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