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翊鈞的心里面喜憂參半。 高興的是張居正的實力又精進了一步,而他擔心的也正是如此。 張居正在改革,做的事情對大明有好處。 可是朱翊鈞想的卻不是這些。張居正的實力提升的確有利于改革,可是如果有一天張居正和自己出現了大的分歧,這些實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不過眼前顧不得這些,朱翊鈞繼續說道:“其他的題本都拿回去吧,朕懶得看。” 沒有人彈劾張居正,也沒有人彈劾自己,這些題本也沒什么意思了。 “是,陛下。”張宏答應了一聲。 “關于呂調陽的奏本,內閣那邊怎么說?”朱翊鈞語氣平和的問道。 雖然他是在問內閣的意思,其實是在問張居正的意思。 一位內閣大學士辭職,正常情況下內閣首輔是要有態度的。不但內閣首輔要有態度,皇帝也要有態度,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不準、挽留。 如果大學士真的想辭職,就會再繼續上奏本,通常的次數是三次。不過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這上奏本的次數已經越來越多了。因為次數越多,越顯得被看重。 六次七次的上奏本請辭,皇帝不準,這種情況也有。不過到這時皇帝心里面已經明白了,你是真的想走。你上八次到九次的時候,皇帝基本就會同意了。 這也是君臣雙方的默契、臣子離開之前該給的榮耀。有的時候不想給這份榮耀,皇帝就不會挽留,直接準了。 現在朱翊鈞這么問,就是想看看張居正怎么對呂調陽。 上輩子呂調陽離開的時候,可沒有這些事情,也沒有自己搞事情。所以呂調陽走的時候很安穩,是正常的退休;甚至也不是現在走的,而是等張居正回家葬父以后才走。 從結果上來看,應該是雙方達成了共識,或是某種利益交換。呂調陽風光退休、把位置讓出來,張居正不追究責任,他們不鬧事。 而這一次,朱翊鈞可不想這么平平安安的過去。如果這么平平安安過去的話,自己就白做那么多事情了。 朱翊鈞想讓張居正看得更清楚一些、做得更毒一些。 “回陛下,這份奏疏是呂閣老親自遞上來的。”張宏手里捧著呂調陽的奏本。 親自遞上來的,就是沒有經過張居正。 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有給皇帝上書的權利,這些奏本可以不經內閣,直達御前。 朱翊鈞點了點頭,并不甚在意的說道:“給張先生送去,讓張先生擬定一個意見出來。” 第(1/3)頁